4月以来湖南持续利用全媒体宣传推介“湖南好人·每周一星”。通过报道一个个来自身边的道德榜样、草根英雄事迹,在社会上营造出崇尚好人、学习好人、争做好人的氛围。湖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张文雄表示,要通过一个个典型人物事迹,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起来”、“活起来”。(8月15日《湖南日报》)
做人难,做好人更难。自从2006年“彭宇案”发生后,做好人就更难了。有人戏言称,现在最有钱的人不是京沪深有房有车,而是敢天天去扶老太太的人。有了“彭宇案”这么一个前车之鉴,多数人遇到有老人跌倒都会不自觉地认为“不是自己的事少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就让尊老爱幼、救死扶伤、乐于助人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境地,甚至变成了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海市蜃楼,因为相互信任在国人中间已经成了一种奢侈品。
如何才能及时消除社会上那种对“好人好事”的妖魔化倾向呢?那就要大力加强思想宣传工作,尽快扭转满屏幕都是负面消息的不良局面。记得毛主席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思想这个阵地,你不占领,别人就会占领。”其实我们身边的好人好事、凡人善举并不少,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大家一提到先进典型总爱往“高大上”上靠,对身边的好人好事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就造成一种误区,被宣传对象一律高大威猛,让人望而生畏,不仅群众不待见,宣传效果也不够好,有时甚至会起反作用。
为了扭转这一不利局面,笔者觉得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宣传部门都有义务积极行动起来,积极发声,通过“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改变以往那种一说英雄人物必须“高大上”的刻板印象,而是从百姓的家长里短说起,从群众身边的好人好事找起,为生活在群众周边的草根英雄、凡人善举“点赞”,多宣传一些群众们看得到、学得到、做得到的好人好事,确保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最终形成人人学做好人好事的生动局面。
湖南这次利用全媒体宣传推介“湖南好人·每周一星”就是一个很好的成功案例。该活动以真实记录为主,不过分拔高,让观众能感受到一个真实存在、可以效仿的好人,推出了一批有温度、接地气的好人故事,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不仅感动了不计其数的湖南人,也获得了大量外地读者和网友的点赞。这些报道接地气、有温度、有人味,让老百姓感到,做一件好事并不难,从而促使更多的人加入“好人”队伍,最终促进了社会和谐,汇聚了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
好人要想真正“火”起来,不仅仅要在精神及时进行鼓励,更需要从政策上积极进行保护,要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关怀和照顾让好人能够安心做好事,让好人有好报成为现实。湖南省通过实行礼遇“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制度,启动“雷锋基金”和“见义勇为”基金等多种方式对生活上有困难的“道德模范”及“身边好人”予以创业就业、卫生医疗和资金等方面的援助,充分体现了社会对于好人的尊重和善意。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激励大家崇德向善,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投身到争当好人,争做好事,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列中来。
文/乔东
来源:红网
作者:乔东
编辑:司马清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