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16世纪的英国靠“航海+”,确立全球霸主地位;19世纪的美国靠“铁路+”,完成国内市场的联通,铸就经济的腾飞;那么,21世纪的中国,正在利用“互联网+”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站在互联网的风口,11月6日,湖南省第四届网络文化节正式开幕。26大主题活动诠释“湘创e时代”的内涵,通过网络,网络文化节既展示了湖南山水风光和湖湘文化底蕴,也让网民感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火热氛围。截至今日,活动刚好进行一周,呈现出哪些精彩亮点?
网络见证创新“区”动湖南经济发展
6日至10日,中国网络媒体湖南行记者团深入长沙、湘潭、岳阳、娄底等市州的园区,记录湖南园区在新常态下做出的经济探索。从连接超过10万个劳动者的58到家,到一周“搭”出三层别墅的远大住工绿色建筑研发基地,从将诞生最先进的光伏新能源空调的宁乡经开区到试图打造移动互联生活之都的长沙高新区,还有实现居民在家门口“海外淘”的金霞跨境保税直购体验中心、打造两大五百亿产业集群的湘潭经开区、首家食品工业示范园……全国40多家网络媒体在5天时间里见证了创新“区”动湖南的经济。
在这里,有份文件值得一提。今年初,湖南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创新创业园区发展加快实施“135”工程的意见》,《意见》提出利用两年时间,着力实施创新创业园区发展“135”工程,即:建设100个产业园区、30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引进5000个创新创业企业。大好政策背景下,园区经济的建设更需要创新的驱动。无论是“到家服务”还是“绿色别墅”,无论是“互联网之都”还是“门口海外淘”,其核心要义无非是用互联网的手段,成就生活的便利和舒适,而创新就是衔接二者桥梁。
“互联网+农业”成现代农业发展“新引擎”
“媒体园区行”的同时,由红网推出的《解码“互联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系列报道引起网友关注。湖南是传统农业大省,互联网+现代农业,既是现代农业建设的要求和发展的推手,也是湖南实现农业强省梦、小康梦的现实基础。60后创客余正强通过互联网实现农牧农资线上线下销售,74岁老人杨意红靠监控摄像实现足不出户管理农田,这些故事让我们看到“互联网+”与农业实践的结合。“村村通”农业平台将茶陵的生姜、平江的红薯“一网打尽”,轻轻点击鼠标就能尝遍“湘味”。而常宁的西瓜、宁乡的花猪肉都有了“身份证”——一张二维码标签,用手机一扫,就能清楚了解产品从生产到食用的全过程,网络技术为舌尖上的安全上了一道保险。
湖南省农业委员会主任刘宗林接受采访时提到,“互联网+农业”将有效推动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更加合理、农业专业化服务更加精准、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更加科学、农产品销售市场更加统筹,是实现湖南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的“新引擎”。
在互联网技术迅速向各行各业渗透的背景下,每一个行业都面临着选择:颠覆,或被颠覆。与其抱残守缺,不如革故鼎新。湖南用主动的姿态迎接挑战,让互联网+农业的融合在三湘大地发芽抽穗、茁壮成长,想必这种姿态一定助力湖南在未来五年实现全面小康。
草根文化网络演绎“生态湖南”
这边厢媒体和企业站在经济发展的高度看湖南发展,那边厢多才多艺的网民开始筹备自己的春晚。从11月8日举行的2016第二届湖南网络春晚暨红网第三届网友春晚的筹备议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生态湖南”的新表情:如何表达草根春晚的接地气而不俗气,如何在传统年俗文化中融入三湘四水的风光,如何打造“投入成本最低、性价比最高、参与面最广、最受百姓喜爱”的盛宴……这些恐怕都需要用“创新”思维来操作,当然诸多看点也值得期待。
其实,无论是促进发展、还是展示文化,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实现湖南的“四化两型”。当然,“两型”不止是一个概念,而是需要人人参与的一场实践。11月5日,长沙市向市民赠阅《两型生活知识读本》,就传达了“两型就在我身边、两型需要每一个人参与”的理念。有了这样的社会共识,湖南才能迈步走向绿色的明天。
“互联网+”促成公益事业改革
湖南省第二届网络公益事件、人物双十大评选已在10月底启动发布公告。正如公告帖文所言,互联网的草根性,让公益活动可以细致入微。“互联网+公益”的创新形式,真正将万众爱心和需要帮助的精准人群连接起来,给社会带来更多真实、温暖的改变。对公益事件的宣传不仅很好地诠释了社会责任感,更成为各企业、个人投身公益的典型事例——“互联网+公益”的变革已然开始,随着更多公益项目的创意实现,也会涌现出更多的个人与企业投入到公益事业当中。
文化强、国才强。网络强国同时也应是网络文化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在提出“网络强国战略”时指出:“要有丰富全面的信息服务,繁荣发展的网络文化。”湖南第四届网络文化节还将持续2个多月,在“湘创e时代”的引领下,网络文化节将继续发扬“创新”精神,为网友呈现精彩不断、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
来源:红网
作者:许敏
编辑:司马清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