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建设陆家渡新大桥需要拆迁,对周边村民的生产也有一定影响。在水产养殖户老李[右]家中,宋云文耐心做工作,“桥修好了,你家养的甲鱼也才好卖啊。”)
《书记去哪儿》今天推出第十五期安乡篇。片中,常德市安乡县委书记宋云文一天的工作,是从桥边“数车车”开始的。看似一马平川的安乡,其实交通是个老大难问题,到今天仍有6座汽车渡口,132个农村客运渡口,均为全省最多,这可是让人难堪的“湖南之最”。“东西不通,南北不畅”,使得安乡逐渐成为湘鄂两省三市八县间的交通“孤岛”。自去年起,安乡开始了“畅通安乡”的建设规划。宋云文的这一天,都在危桥、工地与渡口间寻访,为“畅通安乡”掌握第一手的民情和现场资料。(7月3日红网)
交通之于一方的意义,不需过多阐述,毕竟现实中靠修路通桥走向富裕的城镇,早已见过不少。不过目下,安乡人迫切修路,即便有发家致富的美好愿景掺杂其中,但更主要的,恐怕还是对生活便利的渴求。
就像书记宋云文描述的那样,在陆家渡看到老百姓“抱着孩子、提着箱子、拎着蛇皮袋子徒步过桥,一切‘就像逃难’”。没有桥,或者说没有能过车的桥,对安乡人的生活造成的不便,不是一点半点,“平均一辆车过河要两个半小时”、“排队过河买菜,到了十点才过得了河”、“晚上有急事要过河,只能绕上几十里山路”……村民的这些不便,在看到巡桥问渡的书记时,都化成了牢骚,通通向书记袭来。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宋云文何尝不想安乡的每一个人都能真正“安乐于乡”,可建桥需要规划,需要考虑当地实际的需要,君不见多少县市,抢着上马大型项目,做出不少耀眼工程,可到最后实际有用的大桥、马路有多少?虚置浪费的又有多少?调研需要时间,调研后的规划、建设,同样需要时间,为官者再有三头六臂,也不可能一夜之间变出一座大桥来。
好在新大桥已经选址开建,只是尚需时间。但宋云文不愿安乡人再等下去,他实在难忘过河如“逃难”的场景。在多方争取下,去年12月陆家渡钢便桥建成通车,结束了陆家渡有桥不通车的窘境。这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安乡人的交通不便,但也只是权宜之计,毕竟30吨以上的大车还是无法通行。要让“畅通安乡”照进现实,一座便桥,显然不够。
那该如何实现“畅通安乡”?安乡每一个人都知道:把大桥建好。可说易行难,桥修在哪,怎么修,涉及到各方利益,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更何况一座涉及到整个乡的桥。比如新闻中提到的养殖户老李家,他刚为修桥拆掉了新建的房子,现在养的甲鱼又被工地打桩的噪声所惊吓。为此,经常来工地看看的宋云文又转而去做老李的工作,解决他的利益诉求。尽量让每一个人都对新大桥的修建感到舒心。
调解矛盾、催促进度、听取意见……在宋云文巡桥问渡的过程中,新大桥正一点点地出现在安乡人眼前。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畅通安乡”就会照进现实,照亮每一个安乡人的笑脸,也照亮安乡“安乐于乡”的美好愿景。
文/顾翌
来源:红网
作者:顾翌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