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区里干部,秧励或许不需操心天下的忧乐,但先群众之忧而忧却是不可少的,如此,才能不负岳阳楼下千古传唱的“忧乐”情怀。然而群众的忧乐在哪?书记该去哪寻找群众的忧乐?通过秧励的脚步,我们也许能探知一二。
街道边的环卫工人老王最近正在烦心街坊总把垃圾扫到街道上,工作量变多,环卫工却仍是两个;郭亮社区的老居民左祖发虽然高兴廉租房的规划,却也有自己的担心——社区里的下水道“就比我小几岁”,这些50年代的下水道亟待疏通改造;麻纺厂老宿舍区的居民张善举今年71岁了,但本该安享晚年的他却并不顺心,因为他正“蜗居”在一个没有自来水、厨卫的棚户区……
类似如此的民生之忧,或许最常见的遭遇就是随着诉说人的离去而散落在街道上,连回音都不见,就随风而逝了。幸运一点的,也无非被街坊邻居听闻,大家相互帮衬帮衬。但对问题的解决来说,也仅仅是杯水车薪。一边是希望“先群众之忧而忧”的书记,一边是散落在街道的群众忧虑,两者的交汇,似乎成了一个无法可解的矛盾。
但对秧励书记来说,这一矛盾根本不需称之为矛盾,因为民众的忧虑在哪里,他的脚步就走到哪里。书记去哪儿?去的就是散落着群众忧乐的街道。
他提醒街坊环境要靠大家的爱护;亟待疏通的下水道要“今年马上动起来”;安置小区的质量和安全不能省,但公文往要来得再快些,有些拆迁群众等房子已经等了一年了……秧励书记用自己的脚步,走过每一个街道,俯身捡拾起一个个散落在地的民生忧思,并把它们装进“亟需解决”的行囊里。
一个书记要用多久的时间了解他的辖区?这时间或许很长,长到可以铺满他的任期;这时间也可以很短,只要他愿意把自己放在一个普通市民的位置,去观察、体味一座城市,那么,每个民众都是他的眼睛,他也就能快速洞悉市区的现实。
俯身捡拾散落街道的群众忧乐,这背后的深意,值得每一个官员学习。
文/顾翌
来源:红网
作者:顾翌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