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李跃龙:打造新型江湖关系谋划湖南跨越式发展

来源:红网 作者:李跃龙 编辑:王小杨 2014-05-07 12:45:51
时刻新闻
—分享—

  

    李跃龙,湖南省洞庭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南省政协委员,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研究员,第二届中国湖泊论坛专家咨询委员。著有《洞庭湖志》、《洞庭湖演变开发和治理简史》等。
  
  4月14日,湖南上报的《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洞庭湖区板块经济社会发展上升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而正在酝酿和规划的长江经济带即将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优先发展沿海地区以后国家发展战略的又一个重心。湖南全省位于长江中游地区,如何打造新型江湖关系,做好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与长江经济带规划的全面对接,对谋划湖南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找准位置,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要放到全国的发展大局中考量。从湖南省或者两湖地区来说,要把握好它在省委省政府的“两型社会”建设和富民强省战略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如何发挥好它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把握好湖区如何当好长株潭和武汉两个城市群的腹地支撑。2013年9月23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依托长江建设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指导意见》,提出依托长江中游城市群,推进长江中上游腹地开发。洞庭湖位于长江中游,1980年代湖南即作出了建设两点(岳阳、长沙)一线(京广)的战略部署,岳阳被中央定为第一批沿江开放城市,一直期盼在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中有所作为,这是一个十分难得的历史机遇。
  
  只有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前景才会更广阔,步伐才能更稳健,成果才有可能更明显。洞庭湖与长江关系的理顺,水安全的确保,地区的利益与国家全局的利益才一致。长江经济带是以黄金水道为纽带,岳阳临港经济区联系三湘四水大物流圈的格局,有利于把湖南全省都纳入到长江经济带,以中部的区位,勾通沿海,联系西部,则会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但是直到目前,我省在纳入经济带规划上还存在不同的看法和意见,有一种观点,即长江经济带就是沿江开放开发,把中央酝酿的长江经济带等同于过去历史上的沿江开放。从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史过程大局来看,这是极其片面的,也是十分糊涂的。因此,湖南应对长江经济带建设,既不能囿于岳阳一市,也不仅仅湖区岳阳、益阳和常德3市,而是全省。有一种意见认为,长江经济带太宽泛会造成没有重点本身已失去意义。这个意见站不住脚,国家已明确把贵州和浙江两省纳入,长江经济带规划范围已由9省市扩围到11个省市。湖南如果仅考虑湘北地区则将留下遗憾。湖南的长株潭两型、湘西武陵片区扶贫开发和湘南对接产业转移3个区块,连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必须同步纳入长江经济带规划。在国家即将出台的指导意见中,生态走廊就是六大重点之一,三湘四水既是长江的重要水源地和防洪保安区,又是非常重要的生态功能区,过去早已纳入长江防护林体系和退耕还林系统。我们应该要向湖北等兄弟省市学习,将全省的发展思路调整融合到中央层级的新发展战略中去。
  
  二、把生态保护建设放在重要位置
  
  洞庭湖有调蓄洪水、水生经济物资和生态三大功能。长期以来,从政府到民众都十分关注和重视前两项功能,历朝历代无不以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为重点,以防洪保安为目的,以向湖泊水面索取生产生活物资为终极目标,形成一种天然湖泊湿地开发的传统模式。进入工业化时代,洞庭湖水质受到污染,水生态环境呈恶化趋势。洞庭湖的环境状况倒逼我们在思考湖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时必须把生态的保护和建设放在第一位。实现人水和谐,生态是基础。洞庭湖作为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长江流域最重要的调蓄湖,也是全球重要湿地生态保护区。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必须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放在基础位置,做足做好水文章。按照“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解答好洞庭湖开发和建设中如何实施生态补偿、给湖区民众以实际利益,如何实现洪水变成资源、变成商品等课题。
  
  三、探索经济发展与国家大江大湖地区生态保护有机结合的新途径
  
  当前江河湖泊已成为人和自然相互作用中最为敏感最为深刻、治理难度也最大的自然实体,已造成不同程度甚至无可挽回的经济和生态损失。一方面是湖泊水面和容积不断萎缩甚至消亡,并且这一现象已开始由农村向城镇转移。另一方面是江河湖泊水质不同程度受到污染,水生态环境呈恶化趋势。
  
  湖泊出现危机、江河出现问题,根源不在水里而在岸上、不在下游而在流域,而水里出现的问题也会转化到岸上到土地,最终由人类自身承担。过去有一个误区,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是矛盾的。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不能重蹈这个误区,不能靠破坏生态环境来发展经济。应该调整发展思路,争取多方支持,获取更多政策红利。在生态优先的前提下,科学编制规划,使经济总量扩张与洞庭湖自然资源相匹配,经济增长速度与洞庭湖环境容量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要坚持把规划申报的过程有效转化为获取政策红利的过程,积极争取国家对我省政策、项目、投资和重大产业布局等方面的支持。真正把环湖区域发展与生态安全与保护协调起来,走一条发展经济不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新路径。
  
  文/李跃龙

来源:红网

作者:李跃龙

编辑:王小杨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4/05/07/3343173.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