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古俗新风话:城步苗寨在虔诚与憧憬中“过年”
2018-02-15 14:22:44 字号: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节日。

苗族人民也和全国各族人民一样,盛行过春节。

生活在湘桂边陲的湖南省城步苗族人民,历来将隆重的春节称呼为“过年”。“过年”,既是一年十二个月的终点,也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起点。城步苗族对“过年”充满了敬畏和虔诚、憧憬与希望。

从古至今,年复一年,每当春节来临,城步苗族人民匆忙有序地备年,虔诚恭敬地祭年,隆重热烈地拜年。

备 年

进入腊月,城步苗族,男女老少,头等大事就是置办年货,准备过年。

杀年猪置腊货是苗族人筹备春节最当紧的一件事。有些人家年猪杀得早,为的是做腊肉、香肠和猪血饼。过年了,儿孙们天南海北千里万里赶回家中,阖家团聚,腊味是必不可少的主食。此外,腊鸡、腊鱼、板鸭和山鼠、野鸡、野猪肉,都是上等的美味佳肴。蕨巴、栗子豆腐、冬笋、香菇等山珍,环保营养,去腻除肥,开心暖胃,更令客人垂涎。腊味山珍,最是苗乡儿女那一抹牵肠挂肚的乡愁。

打糍粑,磨豆腐,蒸甜酒,熬米酒,这些繁重的活计充满了年味。苗寨山区山高水冷,农作物尤其是水稻产量低,城步苗乡传统的“麻糯”品种亩产不到三百斤,用糯米煮饭打糍粑蒸甜酒待客,那是苗家人最高的礼遇了。每年春节,城步苗族家家户户都会蒸糯米饭、打糯米粑、熬糯米酒喝,用苗话说叫做“辛苦一年为过年”啊!该县长安营乡盛产一种名叫“香禾米”的糯稻,谷壳粽红,颖须细长,米粒硕壮,三粒米连成一寸长,故又名“三粒寸”,煮成饭后,银光熠熠,清香扑鼻,入口糯而不腻,苗歌唱曰:“长安香禾米,香飘两三里。一家煮饭百家香,冇菜呷得三大碗,有菜呷得一鼎罐”。乾隆初年,为镇压当地苗民起义,清廷在长安营建立了“宝庆理瑶同知府”(宝庆二府)。从乾隆初年至宣统末年,当地军政长官特将这种粒大奇香的“香米”向清廷进贡。苗胞们辛辛苦苦种植的香米,进贡后所剩无几,时有苗歌唱曰:“香禾饭,喷喷香,穷人得种难得尝。谷子还未收进仓,官家就喊贡帝王”。山歌唱尽了当地苗胞种植香禾米稻的心酸和无奈。此稻种至今仍在传种,成为山外客人争相抢购的城步“泰国米”。

而苗家姑娘们除了磨豆腐熬米酒做腊菜外,她们还得准备一项特殊的“年货”——苗绣。春节期间,情郎要来拜年,情妹要赶在年前纳好鞋底鞋绑,绣好香包手帕鞋垫,作为定情物回赠情郎。那鞋叫“千层底”,也叫“千层白”,是将旧布料洗得洁白,层层铺垫,用麻线密密扎纳而成。鞋绑用青棉布或“丁蕊绒”做成,有方口形、半圆形。青绑白底,结实美观,情郎穿在脚上,精神抖数,阳光帅气。那垫叫“鸳鸯垫”,垫里绣的是鸳鸯成对,喜鹊成双,百年好合,白头到老,情郎垫在脚底,绵软舒适,暖脚暖心。那帕叫忠诚帕,帕上密绣了“鸳鸯戏水”“喜鹊登枝”“鲤鱼相亲”“关公出征”等等图案,象征你情我悦,忠贞不渝,情郎揣在兜里,擦擦汗,闻闻香,相思相忆,兄妹情长。

祭 年

春节期间,城步苗族讲究许多规矩,流行几多习俗,礼信重重,禁忌多多。

腊月二十三日晚,要祭“灶神”,苗话叫“送火啰菩萨上天”,然后才能打火塘,砌灶台。“扫炕”也是一项繁重的工作。城步苗族盛行在火塘(灶台)上方修一个木质框架,上面可以悬挂烘烤腊肉、猪血饼、板鸭和野货,放置红薯、南瓜等杂粮。一年下来,这里累积了大量柴火烟灰,需要清扫。平日灶神在此,不能轻易碰动,只有等他上天之后,才能“扫炕”,清洁卫生。灰末是最好的肥料,不能倾倒,要用于种菜。茶堂(厨房)新修了火塘,清扫了屋顶墙面,油光亮爽,满堂生辉。到了大年三十晚,再呜炮祭祀,将“火啰菩萨”请回来。

从腊月“过小年”开始,家家杀猪宰羊,相互延请族人过年。城步苗族流传过“三十朝”“三十晚”习俗,将家族长辈阖家请来,欢聚一堂,好酒好菜,盛情款待,总结一年工作,部署新年安排。个别苗寨也有一些特殊习俗,如金东苗寨流行关门过“三十朝”的习俗,既不去串门,也不欢迎客人串门,就连洗脸、洗菜、洗碗用水,也不往外倾倒,叫“肥水不流外人田”,要等用过早饭之后才开门迎客。

三十晚“守夜”更加充满神奇。从白天开始,要将家里家外的卫生搞得干干净净,备好柴火木炭,缸里要挑满水。团年饭结束后,则在茶堂里生起一炉大火;柴要栗树杜鹃木,不要杉树枞树竹子,使保留的火种经久不化,留待来年,象征薪火相传。女主人着手炒花生,朝花、栗子,花生象征“发子发生”,朝花象征“朝朝发达”,栗子象征红红火火。男主人则趁烧火守岁的机会烙烤猪头四爪,并炖熟煮烂,苗话叫“炖猪脑靠”,留待新年待客食用。子时一到,主人燃香点烛,呜炮祭神,迎春接福,此时年幼的晚辈还能从大人手中拿到“压岁钱”。

大年初一,苗家人起床洗漱之后做的第一年事,就是打开堂屋门,摆上香案,敬上清茶,燃香呜炮,祭祀天地,迎春接福。然后在堂屋神龛前点燃香烛,鸣炮敬祖,再共进早餐。苗家人对大年初一的早餐最为讲究,家家必上六道菜,名曰“六六大顺”。一是冬笋炒肉,寓意节节高升;二是清炒青菜,寓意清泰吉祥;三是黄焖鲜鱼,寓意连年有余;四是清煮肉丸,象征阖家团圆;五是酸辣猪肠,象征长吃长有;六是莲枣肉汤,期盼早生贵子,人丁兴旺。新年的第一碗饭,要夹上三块豆腐三块肉端给狗吃,叫做“狗呷第一碗饭”,因为苗家人信奉稻种是狗带来的,稻穗就像狗尾巴,苗谚说:“狗也过年,头碗饭狗先尝”。该县独树苗寨至今流传初一上山砍柴的习俗。早餐后,每家的成年男人身背柴刀,走进深山,选择一株修长硬朗、枝叶茂盛的“腊树”(腊树寓意“纳财树”),砍倒后在树枝上系上红包,连枝带叶扛回家中,放置在禾堂坪前,象征家有“摇钱树”,一年四季招财进宝,生活富裕。

当然,春节期间的禁忌也是多的,如正月初一忌扫地、挑水、拿针线、讨火种、扣碗;忌吃鸡鸭鹅肉,惟恐多嘴多舌;忌掉碗筷;忌讲不吉利话;忌手指家先牌位……白菜要说“新鲜菜”,笋子要叫“节节高”,“南瓜”要读“金瓜”,猪血要叫“猪红”……

拜 年

拜年是从大年初一开始的。

城步苗族拜年很有讲究,自古至今流传“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姑娘”的习俗。初一早餐后,苗族后生小伙少男少女,成群结队前往长辈家中拜年,礼物可带可不带,但鞭炮非带不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流行放一百响、二百响、五百响鞭炮,最客气的是“千子鞭”,现在流行鸣放卷炮了。那时拜年是真拜,晚辈到了长辈家中,看到长辈,拉着长辈双手,扑通一声,双膝着地,额头贴到地面,口称“给长辈拜年”,长辈忙不跌拉起晚辈,请进茶堂吃朝花子、金瓜子、落花生、甜酒,家中富有的还要发几个糖果,甚至几毛钱小红包。现在拜年只是口中喊喊而已,不是真拜了,瓜果随意吃,红包也是几十上百元了。这一天,已分家独立生活的儿女也要带礼物或红包给老父老母拜年,“义子”要给“义父母”拜年。苗族信奉“五行”,凡生辰八字中缺少“五行”之一的,则要通过“寄名”的方式认“义父”,如缺木,则找一株名木古树如松柏树、枫木树、榉木等取名,诸如“松柏”“保松”“桂花”“林生”之类的名字;缺土的则找一座大山名山巨石取名,如“石保”“岩生”“泰山”等名字。初一这天,这些“义子”都要带上酒肉糖果鞭炮给“义父母”拜年。

大年初二,女婿辈们带上儿女上岳父母家拜年。如果是结婚后的第一次拜年,叫做“拜新年”,新郎拜新年能够享受到蛮高的待遇。首先是能与班辈最高的长辈平排并坐入餐,坐上席,以后拜年就不能享受这种高规格的礼遇了。就餐伊始,先由年轻后生用红漆茶盘托六杯米酒呈送至新郎面前,由长辈命其先喝,苗族称为“陆合同春”。饮毕,同桌之人依次再敬新郎六杯。酒兴大发,各人再敬“新婚幸福”“百年好合”“早生贵子”“四季发财”……如此这般,新郎酒量再大,也必醉无疑。在丹口、兰蓉、五团等地苗寨,还有一种“烫新郎”习俗。初二这天,娘家人得知新郎要进寨拜年,便早早等在寨门或家门口,接过新郎手中拜年礼物后,各自点燃迎客的鞭炮,抛向新郎身前脚后,鞭炮鸣叫,浓烟四起,此时的新郎不能临阵慌乱,四处逃窜,含怒骂人,而要机灵勇敢地躲过鞭炮烟雾,在新娘牵带下,向欢迎人群含笑致意,作揖敬烟,从而赢得娘舅人家的称赞。如果新郎不懂规矩,鞭炮就会直接抛到新郎身上……“烫新郎”既是一种欢迎,又是一种暗示:“你若不善待我家姑娘,我们娘家人也不放过你。”正因如此,“烫”过新郎后,岳父岳母还要设宴款待他们。

在城步苗乡,春节期间带有娱乐色彩的团拜活动则是“龙狮舞”和“乡村春晚”。

城步龙狮舞早在唐朝时候就已盛行。据《城步苗款》记载:唐代,城步拦牛峒之瓦罐窑一带,原始住民很多,商业和文化发达,光宰猪杀羊的屠桌就有四十八张,正月耍龙灯十二条。进入腊月,苗族“扎匠”用竹、木、布、纸为原料扎制成十一至十七节不等龙灯,按东南西北中地域分别扎制青龙、红龙、白龙、黑龙和黄龙,有的村寨还有独龙、草龙和乌龙。龙灯扎成后择日接龙。接龙当晚,苗胞们将龙身和彩灯带到绕村而过的溪河边,将龙头朝向上游,摆放猪头供品,点香三柱,敬酒五盏,焚纸三叠,鸣炮三通,杀雄鸡一只,将鸡血淋向龙头和河水。祭祀完毕,舞龙头者一声吆喝“起龙”,众人将龙头、龙身和彩灯中的蜡烛(灯泡)刹时点燃,瞬间灯光灿烂,鼓号齐鸣,人啸龙腾,奔向寨门。寨首率众人摆香案迎接,拱手笑问:“不知神龙哪家好?”舞龙头者应答:“五方神龙此处高!”接龙完毕,龙灯进入寨门,沿街巷游进各家各户,每家都在槽门口摆上香案,鸣炮迎接。舞龙头人率龙走进堂屋神龛前高声颂曰:“神龙头上三点花,今夜恭祝贵主家;恭祝贵府多福寿,吉庆长留在你家!”主家即时拿上红包、香烟致谢,有的还将一匹红绸系于龙角,以示彩气。龙灯队伍还会应邀前往邻村拜年祝福,邻村除摆香案迎接外,还由各家各户分批接待舞龙灯人员。元宵节表演完毕后,人们再将神龙引回接龙点,龙头朝向下游,祭祀完毕,敲锣击鼓鸣炮将“龙皮”摘除,将龙头骨架彩灯焚烧,顺江而下,送龙流向东海。

与龙舞不同,舞狮拜年不进宅舍,而是选取村寨中央宽敞坪地进行表演。城步苗族舞狮分为“文狮”和“武狮”,“文狮”重性格表现,“武狮”重技巧表演。城步苗族认为狮子是驱妖镇邪的神兽,凡是狮子到过的村寨都清泰安吉、人丁兴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乡村春晚”作为一种新兴的团拜仪式,是最近十年间流行于苗乡山寨的。城步儒林、丹口、白毛坪、兰蓉、汀坪等乡镇都先后举办过“乡村春晚”。兰蓉乡尖头田村大坪寨,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苗寨,苗族文化底蕴浓郁,文艺人才众多,从2010年开始,大坪寨连年举办春节文艺晚会,山歌、彩调、二胡、唢呐、苗拳、狮舞、龙舞、庆鼓堂等传统苗族文化节目和当代流行文艺节目,都在这里得到很好的展演,为大坪寨和附近10多个村寨苗汉同胞送去了上乘的春节礼物。

文/雷学业

(作者系中国民俗学会会员、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苗学研究专业委员会会员、邵阳市政协文史研究员、城步苗族自治县学习文史委主任)

来源:红网

作者:易木

编辑:红网网站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