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会外籍志愿者试戴围巾。人民网 刘森君摄
——“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系列评论之三
□张广蓉
5月22日至26日,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下文简称“文博会”)在深圳举行。历经21年的发展,文博会的国际影响力持续攀升,成为全球文化产业交流的重要舞台,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参展商与观众,展现出强大的国际范。
国际朋友圈扩容,共赴文化嘉年华。文博会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成为全球文化产业交流的重要平台。今年,文博会的国际化参展率达到了20%,吸引了来自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的305家海外展商线上线下参展。从最初50个参观、参展、采购的国家和地区,文博会的国际朋友圈目前已扩大到110个。本届文博会全球合作机构创历史之最,文博会国际化“朋友圈”从60多家增加到70多家,覆盖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这种热烈的氛围和广泛的国际参与,为全球文化产业的交流与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
文化引进来,丰富国内文化市场。文博会不仅是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更是一个推动文化双向交流的重要窗口。通过文博会,中国文化企业能够更好地展示自身实力,拓展国际市场,提升中国文化在全球的影响力。同时,文博会也为国际文化企业提供了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促进了文化的双向交流。今年,文博会新设文化出海展区、世界与中国青年文创项目孵化展区,进一步推动了文化的双向交流。来自全球的文化企业带来了琳琅满目的展品,包括文化旅游、文化教育、文化创意、新闻出版、艺术品、非遗产品、工艺美术品等,这种文化的引进来,不仅丰富了国内文化市场的供给,也提升了中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为全球文化产业的交流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文博会一直致力于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释放服贸潜力,推动服务贸易向高端化、数字化、国际化升级。去年展会上,以网文、网游、网剧为代表的文化出海“新三样”头部企业进一步拓展了海外市场。今年,湖南出版集团首次在文博会上展出“走出去”战略成果,聚焦展示其“文化出海”实践,构建起版权贸易、教育援外、印刷服务、文化展会立体格局。除了展示40余种、500余册“湖湘文脉”系列、“走出去”主题出版、教材、传统文化等精品图书,还带来了“中国旅法勤工俭学蒙达尔纪纪念馆”线上数字展馆,让全球观众可以云端观展。文博会不仅推动了中国文化“走出去”,也为全球文化产业的交流与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
打造推介舞台,助力文化出海。文博会不仅是文化引进来的窗口,更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桥梁。今年,文博会的演艺博览交易展区首次打造“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演艺出海推介舞台”,集聚中国特色演艺成果,呈现国内院团精品剧目、演艺新业态等创新内容,并联动民族歌舞、地方曲艺等地域特色文化,向来自全球百余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千家机构企业进行全景式推介展示,助力中国演艺精品“走出去”,推动对外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让世界了解中国、读懂中国文化。这种推介舞台的打造,不仅为文化企业提供了展示的机会,也为全球文化产业的交流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文博会凭借其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丰富的展会经验,吸引越来越多外商参展,提升其作为国际文化舞台的吸引力。文博会的国际范,不仅是其自身发展的标志,更是全球文化产业未来发展的希望之光,为全球文化产业交流合作搭建无与伦比的舞台,让世界看到中国文化产业的强大实力和无限潜力。
(好评中国系列评论栏目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
来源:红网
作者:张广蓉
编辑:李意一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