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评论丨铲除网络“黑嘴”毒瘤,护航民营企业发展
2025-05-26 12:45:39 字号:

评论丨铲除网络“黑嘴”毒瘤,护航民营企业发展

□许华凌 王同文

中央网信办近日发布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整治涉企网络‘黑嘴’”专项行动。专项行动重点整治恶意抹黑诋毁攻击企业问题、对企业进行敲诈勒索问题、恶意营销炒作问题和泄密侵权类问题等四类突出问题。针对网络“黑嘴”伤企乱象,中央网信办出手整治。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当下,一些网络“黑嘴”以“舆论监督”为名义,以抹黑诋毁为武器,以流量炒作为筹码,以要挟威胁为手段,向企业索取“删稿费”“公关费”“保护费”,不仅侵犯企业权益,破坏营商环境,还污染了网络生态。对这种黑色“生意经”,相关部门应联合整治、严惩不贷,才能净化网络空间,以营商环境之“优”,促经济发展之“进”。

近年来,网络“黑嘴”通过恶意造谣、诋毁企业声誉等手段干扰企业正常经营,甚至已形成一条黑色产业链条。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企业合法权益,更破坏营商环境与社会公序良俗。一是部分“黑嘴”形成“造谣-传播-敲诈-删帖”的闭环产业链,通过有偿删帖、舆情勒索来牟取暴利,甚至迫使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支付“保护费”;二是在企业经营关键节点恶意攻击,在营销旺季发布不实信息,通过歪曲财报数据、产品安全等问题制造恐慌,让企业蒙受直接经济损失;三是被“黑”企业陷入“维权成本高、不维权损失更大”的困境,被迫消耗资源应对不实信息,不但抑制了企业的创新发展活力,更破坏了企业赖以生存的社会‌营商环境。

民营企业和企业家是经济发展的“领头羊”,而非“待宰的羔羊”。一段时期以来,这类抹黑诋毁企业和企业家的行为未得到有效遏制,一方面由于某些地方和部门事不关己、不主动作为,仅靠涉事企业及企业家忍无可忍后自行维权,而通常维权成本较高,一场官司打下来耗时费力,更多的企业只好忍气吞声;另一方面,侵权行为的主体多样化,其中包括不少为蹭热点、博流量而编造散布虚假信息的自媒体及其他网络用户,存在取证难、定损难等现实难题。如今相关部门采取果断行动,对抹黑诋毁、干扰企业发展的“网络黑嘴”重拳出击、依法严惩,实则是对企业发展“痛点”、优化营商环境“堵点”的精准施治。

整治网络“黑嘴”需要各方协同发力。如强化热搜榜单管理,压实平台主体责任,对网络“黑嘴”问题进行重点整治;‌监管、‌司法、公安等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突破“自证清白”困局,确立裁判规则,形成高压震慑态势;网络‌平台建立涉企侵权监测、举报快速响应机制,对恶意抹黑企业的账号实施封禁,切断黑色传播链条;‌企业建立“法律+公关+技术”立体防御机制,提升维权效率;网民提高信息甄别能力,避免成为谣言传播“二传手”,发生问题及时举报等,才能构建起防御和打击“黑嘴”的多维体系。

企业发展的成效关系到中国经济的长远,岂容网络“黑嘴”肆意伤企害企,恶意抹黑。唯有让法治利剑、平台责任、企业维权、公众理性形成合力,根治“黑嘴”毒瘤,才能护航实体经济健康发展,推动中国经济行稳企远。

来源:红网

作者:许华凌 王同文

编辑:陈晓丹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