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在长沙国际会议中心开幕。
□唐代远
湘江之畔的钢铁轰鸣,正演变为中国智造与世界对话的强音。5月15日,第四届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在长沙国际会议中心开幕。不管是本次展览会上舞动的智能机械臂,还是非洲矿山深处轰鸣的“长沙造”掘进机,“湘字号”装备以“智造”为支点,撬动全球制造产业链的重构。这场进阶的背后,是智能化、绿色化与全球化的深度融合,是中国制造从“追赶者”向“定义者”的跨越。
当一台搭载5G远程操控系统的中联重科无人泵车,在远方完成高精度混凝土浇筑时,世界看到了湖南“智造”的硬核实力。智能化不再是概念,而是深入产业链骨髓的实践。从山河智能的智能旋挖钻机通过AI算法“读懂”地质结构,到三一重工等企业依托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都是湖南工程机械全产业智能化的缩影。《湖南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鼓励社会资本新建一批重点项目,推动从研发设计到售后服务的全链条数字化闭环。这种“智造力”,正是湖南工程机械叩开全球市场的又一把钥匙,让越来越多的国外客户因智能化操控系统而下单,因施工效率提升而选择“湖南方案”。
智造进阶的另一个维度,是绿色技术对全球产业链的重塑。在展览会的电动设备展区,中联重科ZAT2400H电动起重机快速充电持续工作的性能,颠覆了欧美客户对“高能耗”的传统认知。湖南的“绿色革命”正在延伸到各产业链:湘潭零碳产业园内,工程机械用上了风电绿电;铁建重工通过盾构机再制造技术,大幅减少钢材消耗。在全球产业链绿色转型浪潮中,湖南企业已凭借绿色认证通过率优势抢占先机。绿色技术,成为湖南“链”接全球的新通行证。
全球产业链的深度融入,需要更宏大的战略布局。中联重科主导制定起重机国际标准,铁建重工的隧道掘进机标准被写入中亚基建招标文件,标志着湖南从“设备出口”转向“规则输出”。湖南整合设计、金融、物流资源,从设备出口向“装备+服务+标准”打包出海转型,同时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建成海外仓和区域服务中心,形成覆盖研发、生产、服务的全球产业链网络,让“湖南造”从产品输出进阶为生态输出。
支撑这条全球产业链的,是湖南培育的创新生态雨林。工程机械湘军正在加速国际化,锚定“一核多极”的创新走廊,全面建成以核心技术引领产业变革方向、集聚全球资源、产业规模全球领先的世界级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当高校实验室的磁悬浮技术与企业的工程化能力碰撞出产业化火花,“基础研究—应用转化—全球推广”的创新链正在将湖南推向全球工程机械价值链上游。
从长沙到全球,这场以“智”提“质”、以“链”促“变”的产业革命,不仅绘制出“湘军智造”的产业链新图谱,也让世界看见中国制造的新高度。“械”逅长沙,不仅是视觉盛宴,更是湖南以更自信的姿态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的高光时刻。
来源:红网
作者:唐代远
编辑:陈晓丹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