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建光
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信息技术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1%;云计算、大数据服务收入同比增长9.9%。数字技术、数字基础设施、数据资源持续发展,数字经济赋能千行百业,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和关键引擎。
数字产业是照亮未来的灯塔。信息技术领域的诸多突破,为数字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源动力,全球各国都将数字产业视为经济竞争的关键制高点。美国凭借科技研发底蕴主导国际数字产业的话语权,欧盟靠严格的数据保护法规推动数字技术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日韩依托电子信息制造等专长不断推出创新产品。我国也不断加速数字产业发展,围绕新一代信息通信、软件和信息服务等领域,工信部加快布局建设数字产业集群。目前,数字产业已累计支持建设13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5G基站达425万个,千兆用户突破2亿户,移动物联网终端用户超26亿户,在用算力中心标准机架数超880万,算力规模较2023年底增长16.5%。同时,我国还在加快研究出台相关文件,加大政策支持,加强运行监测,强化政策衔接落实,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中国数字产业强力推进,释放澎湃动能。
数字产业飞速发展,必须与实体经济紧密融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部署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中,将“实数融合”放到了新型工业化、实体经济、数字经济等内容的统领位置,成为改革的重点任务。新春伊始,实数融合提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生机盎然。在大模型企业最多的北京,400家制造业企业开启数字化改造,今年,北京将推动面向汽车、新材料等10个重点领域的大模型应用落地;在全国范围内,一体化算力网络加快建设,万兆光网试点正式启动,实数融合的基础底座持续夯实。我国建成了全球43%的“灯塔工厂”,产业数字化占数字经济规模的81%以上,带动新型工业化向纵深发展。伴随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向纵深推进。数据显示,已培育421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建成超340家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5G+工业互联网”全国建设项目数超1.7万个,覆盖41个工业大类。当前,我国正加快推动4万多家中小企业进行深度改造,力争2027年全部中小企业上云率超40%。数字经济通过推动新型生产工具的改进与应用普及,塑造新型劳动资料;通过不断拓展劳动对象范围和提高应用效率,催生新型劳动对象,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新动能。
不管是大力发展数字产业,还是实施数实融合,最终都是为了增进民生福祉,让群众共享数字时代的发展成果。从数字产业蓬勃发展推动信息技术突破,到数字产业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千行百业,其意义都落脚于为人们生活带来切实的改变。当前,数字消费已成为这一进程的生动注脚,2024年我国数字消费规模超6万亿元,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比上年增长6.5%,网络购物用户达9.74亿人,支付平台的便利让消费更加轻松。数字技术融入生活,智能产品不断涌现,丰富了消费选择,提升了生活品质,全球最大数字消费市场正在形成。未来,在持续推动数字产业发展和数实深度融合的道路上,我们要加强监管、鼓励创新,为数字消费乃至整个数字生活保驾护航,让数字经济的红利更好地惠及每一个人,让中国经济在数字浪潮中加“数”奔腾,以新质生产力的磅礴力量为中国式现代化打造更加坚实的硬核支撑。
来源:红网
作者:殷建光
编辑:唐盈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