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国式现代化生动实践已经证明这样一条规律性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为了深入探寻和生动解读这条崭新的必由之路,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副院长(副主任)汤建军研究员带领团队精心创作《新时代改革关键词》一书,并于2024年12月由宁夏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红网特选编该书12个关键词的精彩部分,分12期连载,以飨读者。
王文华,郴州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汤建军 王文华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为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了重要战略部署,其中特别强调要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不断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城乡融合发展是新时代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除此之外,加快乡村人才培养、繁荣发展乡村文化、进一步优化乡村生态、依靠先进技术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创新基层治理方式等,都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必要举措。
2017年1月15日,湖南省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村民身着节日盛装载歌载舞庆祝“苗年”。(湖南图片库/供图)
传承发展农耕文明,繁荣乡村文化。 繁荣乡村文化,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内在要求。随着乡村振兴全面推进,村民对精神生活、文化生活的追求也会进一步提高。繁荣发展乡村文化,首先要传承发展好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农耕文明。我国农村发展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广大农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耕文明。农耕文明不仅见证了农业耕种发展历史,更是村民情感价值的集中体现。农民一辈子扎根农村,以种地为生,农耕技术代代相传,祖祖辈辈一直传承了下来。农耕技术及农耕方式都是世世代代的智慧结晶,倾注了整个家族甚至是全体农民的心血。很多农村围绕农耕农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如在农耕特殊日子或是在大丰收时举办一些庆祝活动,并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现象。
新时代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是要把现代城市的东西搬到农村去,而是要在传承和发展农村自身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辅之以现代技术,让农村发展得更快更好。农耕技术可以现代化,农村的根本不能丢,农耕文明不能丢。当然,传承农耕文明,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结合时代发展及新时期农耕技术的发展,不断推动农耕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保留农耕文明最本质东西的同时,为其增添更丰富的文化色彩,满足现代农民对现代文化的需求。
【知识点链接】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
2003年6月,浙江省委启动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简称“千万工程”),这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20多年来,浙江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持续深化“千万工程”,整治范围不断延伸,从最初的1万个左右村推广到全省所有村;内涵不断丰富,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引领进步,推动乡村更加整洁有序,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深化提升,推动乡村更加美丽宜居,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迭代升级,强化数字赋能,逐步形成“千村向未来、万村奔共富、城乡促融合、全城创和美”的生动局面。“千万工程”是城乡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调整,是乡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治理方式的重大变革。针对乡村振兴应该怎么干、干什么等一系列问题,启示我们,抓乡村振兴最重要的是凝聚人心。2018年9月,“千万工程”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最高环保荣誉——“地球卫士奖”。2019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件,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借鉴“千万工程”治理经验。
来源:红网
作者:汤建军 王文华
编辑:陈晓丹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