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智伟
绿色化、低碳化已成为全球发展的共同命题。近日,3家在节水农业、电力装备、环保设备领域深耕的高新技术企业“绿色出海”引发关注,中国民营经济正以愈发鲜明的“主力军”姿态,在世界绿色转型的舞台上扛起重任。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绿色低碳合作的积极践行者,中国民营企业多年来凭借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捕捉、对技术创新的深耕,将绿色实践转化为可供全球共享的方案,在推动自身发展的同时,为全球生态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贡献着实实在在的“中国力量”。
中国民营经济的绿色出海,始终以“立足本土经验、解决全球痛点”为核心路径。从旱区农业的水资源问题,到沙漠化治理的系统性挑战,再到工业减排的现实需求,这些在本土实践中淬炼出的技术与经验,已经具备“解决全球共性问题”的适配性。以宁夏沃之源为代表的民营企业,正是将中国在旱区农业、沙漠化防治中积累的“宁夏经验”,转化为智控节水光伏温室、盐碱地改良等技术产品。当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面临球场草皮培育的难题时,正是中国企业研发的“智能风光互补节水灌溉技术”精准破局,让“中国经验”落地中东,更印证了中国民营经济“从本土实践到全球服务”的出海路径。
中国民营经济的绿色出海,始终以“聚焦双碳目标、攻坚关键技术”为硬核支撑。针对电气设备中的温室效应问题,辽宁沈阳华德海泰电器有限公司研制出“零碳”开关设备,实现从原材料到成品全生命周期碳中和。在全球能源转型与“双碳”目标下,绿色电力装备、低碳工业技术等领域的需求日益增多,而中国民营企业恰恰抓住了这一“全球机遇”,以技术创新突破绿色发展的瓶颈性问题。从新能源领域的储能技术,到环保领域的污染物治理设备,中国民营企业用“中国智造”服务于全球绿色转型,成为国际市场中可靠的绿色技术伙伴。
中国民营经济的绿色出海,始终以“共建生态文明、实现互利共赢”为价值导向。不同于传统出海模式中产品输出,中国民营企业更注重与海外市场的“深度绑定”,既助力当地解决生态难题,也带动当地产业升级与就业增长,形成“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双赢局面。如浙江宁波太极环保设备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系统,助力当地实现超低排放,推动经济从高耗能、高排放、低效益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向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益的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输出绿色技术的同时,不仅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而且可以结合当地产业特点,定制适配的方案,推动当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长期工程”。
绿色发展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共同课题,在环境治理、能源转型、经济发展各方面,将推动全球产业联动,并带动就业与经济提质。未来,随着中国民营经济在绿色技术、模式创新上的持续深耕,必将有更多企业乘风破浪,带着技术硬实力与绿色方案走向全球。中国民营经济的绿色出海,将成为全球绿色治理中最可靠“中国力量”,为构建清洁美丽的世界、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目标,写下更多“互利共赢”的新篇章。
(好评中国系列评论栏目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
来源:红网
作者:段智伟
编辑:陈晓丹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