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好评中国丨“执法+服务”,让营商环境更有温度
2025-08-22 18:33:43 字号:

好评中国丨“执法+服务”,让营商环境更有温度

□刘樟平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一批涉企行政强制典型案例,涉及行政程序违法、行政主体错误、行政处罚无事实和法律依据、未依法告知等多个涉企行政执法问题。对于案件中存在的行政执法问题,人民法院依法作出裁判,纠正行政强制违法行为。

做好行政执法工作,执法效果是重点。能否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事关党和政府权威性和公信力,事关市场经营主体营商积极性,事关更高水平的营商环境建设。从案例中不难看出,部分行政主体和有关单位在履行管理职能时并未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甚至违反法定程序,在没有严格调查事实的情况下就进行处罚和实施行政强制行为,存在为处罚而处罚、违法执法、机械执法等问题。这些不合规的行政执法问题侵害了企业的合法权益,给企业造成了困扰和负担。近年来,由不规范行政执法引发的争议也不少,如,有餐饮小店因售卖“拍黄瓜”被罚5万元。对市场主体简单粗暴执法,动辄拿起处罚大棒,无疑是本末倒置,不仅起不到执法应有的效果,反而伤害本地的营商信心。

让营商环境更显温度,更多市场主体才会更有信心。建设有温度的营商环境从哪里着手?先从“行政执法有温度”做起。

从公布的五个典型案例中可以看出,如果有关单位和部门在开展行政执法和行政强制工作的时候能够细细思量,多为企业考虑,很多“罚单”是没有必要的。比如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申请强制执行某润滑油科技有限公司案中,涉事企业从被人举报虚假宣传之日至区市监局处罚之时尚未正式开展生产经营,监管部门就抡起大棒一罚了之,当真有必要吗?对未开始经营,尚未有收益,危害又非常有限的企业,是否可以通过教育、督促等方式对其加强指导呢?今年年初,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先后发布《市场监管行政违法行为首违不罚清单(一)》及《市场监管轻微行政违法行为不予处罚清单(一)》,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此前,各省区市相继出台首违不罚、轻微免罚、减轻处罚项目清单累计达3952项。行政执法的目的绝不在于处罚,预防和保护才是执法的应有之义。当前经济新业态新产业蓬勃发展,有关单位和部门在执法时应坚持教育与惩戒相结合,以爱护和关怀的心态去做好行政执法工作,设身处地为企业考量,多一些人文关怀,少一些机械执法,让行政执法既有力度又显温度。

营商环境要有温度,除了要有严格公正规范的行政执法,更要有对市场主体的温情服务。做好温情服务,就是要帮助寻找困扰各类市场经营主体发展的症结,为他们解困纾难,主动做好服务发展的“店小二”角色,维护好企业的合法权益。今年来,全国各地也在创新服务市场经营主体上下了不少功夫,在浙江平湖新建的服装城内,当地成立大综合联勤执法服务中心,整合综合执法、市场监管等各部门行业的多方面力量,让商户“足不出户”享法治服务;在江苏无锡,该地推出在线“涉企行政现场指导预约一件事平台”,为当地企业提供主动上门的预约式行政指导服务,主动帮助企业规避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还有的地方利用工作时间,组成工作队伍,主动上门为辖区内企业和各类市场经营主体提供政策宣讲服务,为企业提供风险预警和事前指导工作。这些做法,不仅避免了后期执法工作的负担,还以可触及的服务,切实让企业和各类市场经营主体得到实惠,赢得了企业好感。

如果说执法是保证市场有效运行的硬性手段,那么服务就是激发市场活力的强力引擎。二者是“根”与“叶”的良性共生关系。营商环境健不健康,要看骨头硬不硬,执法合不合规;经济这棵大树能不能枝繁叶茂、硕果累累,要看执法这个“根”能不能把市场秩序维护好,还要看服务这个“叶”能不能把各类市场主体服务好。

一次公正合规的行政执法,就是对市场经营主体最好的服务;一次真诚的服务,就是对执法工作的温情回应。当执法与服务相融合,营商环境会更显温情,市场主体创新创业将更加安心,经济发展才会欣欣向荣。

(好评中国系列评论栏目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

来源:红网

作者:刘樟平

编辑:姜媚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