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观察丨醴陵的城市定力与精神灯火
2025-08-21 17:00:49 字号:

观察丨醴陵的城市定力与精神灯火

de4de7d4-938b-4d0a-830b-4c7895d3db9b.png

醴陵今日更美好。

□王小杨

关于醴陵的文化风俗,我读到了这样一个令人惊叹的故事:元末明初,山下组谢氏先祖为驱散瘟疫,依“龙王托梦”之示,以稻草扎制龙灯,于七月初八至初十斋戒舞灯三日。仪式中,七人分持龙首、龙珠、龙身及龙尾,点燃插满香柱的草龙,在烟火中模拟“黄龙抢珠”等动作,以火光御邪。这一风俗融合了自然崇拜与家族伦理,成为村民应对兵灾疾疫的精神支柱,700余年未中断。

无常,是人世间变化里的唯一不变。跨越700年,这个关于醴陵山下组谢氏先祖与清泰灯的故事,之所以如此打动我,恰因在烟火缭绕的草龙舞动间,凝聚了人类最原始、永恒的精神图景:在绝境中,以集体的创造力守护生命的尊严——当瘟疫吞噬生命时,谢氏先祖没有沉溺于恐惧,而是将作为农耕废弃物的稻草,制作成神圣的龙形载体——他们以身体叙事演绎生命的不屈意志,在浓烟与火光中,传递着一种超越个体脆弱性的存在勇气。

微信图片_20250821123033_74.png

小山村里的清泰灯。资料图

用美的创造对抗无序的死亡,是人类精神活动中不朽的命题。清泰灯700年的不熄,正是这精神之锚的伟力明证——它让村民在兵灾疾疫的狂潮中紧握精神缆绳,在世事无常的漩涡中找到内在定力

个体只有在群体的文化中汲取力量,才能获得在不确定世界中保持“确定自我”的根基。

清泰灯所代表的醴陵文化底蕴,正是这座城市在历史变迁中保持“确定自我”的基石。醴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76项非遗项目如星光闪耀,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星子灯、沩山贡茶……它们与清泰灯共同构成一张交织信仰、技艺与伦理的文化网络——这网络深扎于地域土壤,赋予城市独特身份标识与内在价值尺度。其中,釉下五彩瓷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特质,承载着千年窑火淬炼的极致匠心;星子灯融合祈福与农事节律,展现天人合一的古老智慧……这些文化瑰宝,共同铸就了醴陵在现代化浪潮冲击下不迷失自我的定海神针。

11.png

醴陵釉下五彩瓷亮相世博会。资料图

深厚的文化底蕴塑造了醴陵独特的精神气质——在坚守中创新的韧性。醴陵人既有对传统技艺的敬畏与传承,又勇于开拓创新:将传统瓷艺与现代设计融合,让古老的技艺焕发出时代光彩。醴陵陶瓷产业产值近年稳步增长,正是这“旧魂新体”的生动诠释。因此,醴陵城市发展并非随波逐流,而是定向生长,如同一个在喧嚣中坚守本心的人,以其独特的精神屹立于世。

要让清泰灯这样的文化之锚在当代继续成为力量源泉,关键在于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醴陵釉下五彩瓷已提供范例。它从传统日用瓷和艺术瓷,成功转型为高端国礼瓷与时尚生活瓷,品牌价值与市场影响力显著提升,成为文化基因驱动产业升级的典范。同样,醴陵多样的文化传统,应当积极发扬光大,在坚守传统的基础上,适度创新载体,运用数字技术拓展体验边界,并进行产业融合——使文化真正“动”起来,连接过去与现在。

在当下,醴陵的文化传承与发展为我们揭示:真正的确定性应源于对内在文化精神价值的深刻认同与创新。谢氏先祖在瘟疫的至暗时刻,以稻草点燃的不仅是驱邪的草龙,更是人类在绝境中依然能创造意义、守护尊严的不灭心火。

醴陵这座城,如同一位智者,在千年的风雨中不曾随波逐流,只因它深谙自己的根脉所在。清泰灯700年的舞动,釉下五彩瓷千年的窑火,这些不息的文化实践,正是它在时代洪流中锚定自身的深沉力量。

在不确定的汪洋里,唯有守护那盏源自文化深处的精神灯火,我们才能如那烟火中的草龙,虽由柔韧的秸秆扎成,却能在烈焰中舞出最确定的轨迹——那便是生命在创造与坚守中永恒的姿态。

来源:红网

作者:王小杨

编辑:陈晓丹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