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好评中国丨“和合共生”是“何以中国”的鲜活注脚
2025-08-11 11:44:59 字号:

好评中国丨“和合共生”是“何以中国”的鲜活注脚

□文小生

8月9日晚,“何以中国·和合共生”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天津举办。站在天津滨海新区的临港码头远眺,巨轮正沿渤海湾驶向深蓝,身后是千年海河奔涌的粼粼波光。这座因河而兴、向海而盛的城市,用千年时光在历史长卷中勾勒出一条“和合共生”的发展轨迹:从古代漕运枢纽的“舟楫相通”,到今日自贸试验区的“制度互鉴”,天津始终以开放姿态,将“区域和合”的基因深植于“天下一家”的愿景,为“何以中国”写下最鲜活的注脚。

天津的开放,从来不是孤绝的“独奏”,而是与时代同频的“和声”。六百年前,它是京杭大运河的“海上门户”,南来北往的商船在此卸下江南丝绸、闽粤瓷器,装上北地煤炭、皮毛,串起一条“流动的经济带”;今天,京津冀高铁动卧昼夜穿梭,北京研发成果在天津转化落地,河北钢铁产能与滨海新区高端装备制造链接成产业集群,“1小时生活圈”让三地百姓共享教育、医疗、文旅资源。这种“和合”不是简单的物理叠加,而是通过交通互联、产业互补、服务共享,让“区域协同”真正成为发展的“催化剂”。在天津,你能触摸到京津冀协同的温度,它不是文件里的关键词,是街头早餐铺老板口中的“跨城通勤”,是孩子们跨校选课的教育资源共享。

如果说区域协同是“和合共生”的“国内篇章”,那么对接全球、互鉴共赢便是天津书写的“世界注脚”。作为北方首个自贸试验区,滨海新区以“制度型开放”破局:跨境数据流动试点让外贸企业“数据跑路”代替“人员跑腿”,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吸引全球船企扎根,跨境电商综试区架起“买全球、卖全球”的新桥梁。这些创新并非“照搬模板”,而是立足自身优势的“量身定制”。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又留存“中国服务”的温度。同样,今年5月,“一起看中国——和合之旅天津行”中外媒体来津参访活动走进天津市滨海新区现代产业展示交流中心,外媒记者以及多语种采编人员,共同见证自贸试验区产业创新成果,也体验了智能制造技术魅力。这种“和合”的开放逻辑,让天津从“河海交汇点”升级为“文明交汇点”。

开放不是“征服世界”,而是“成就彼此”。天津用“小而美”的民生场景、带着“烟火气”的温度,完成对“和合共生”最生动的诠释。当国际媒体团在海河畔漫步,会偶遇“口袋公园”里打太极的老人、智慧社区食堂用餐的年轻人;当他们走进中新生态城,能看见智能垃圾分类箱旁认真指导的志愿者,听见孩子们用双语介绍“零碳社区”的设计。这些细节让“和合共生”从抽象理念变为可感的生活场景——它不仅是贸易额的增长、园区的扩容,是人与人的理解、文化与文化的共鸣,更是让世界看见你的生活,也让你的生活融入世界的故事。

从古代漕运的“舟楫相通”到今日自贸试验区的“制度互鉴”,天津的故事始终围绕一个“和”字:与历史和、与时代和、与世界和。它告诉我们,“何以中国”的答案不在宏大叙事里,而在开放协同的实践中;“天下一家”的愿景不在遥远的未来,而在每一次“共潮生”的努力中。当天津的海河与渤海继续奔涌,当这座城市的开放脚步永不停歇,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座城的成长,更是一个文明对“和合共生”的执着坚守,写就“何以中国”的天津答案。

(好评中国系列评论栏目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

来源:红网

作者:文小生

编辑:陈晓丹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