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首列天津港经霍尔果斯直达塔什干中亚班列发车。图片来源: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摄
□吕金艺
今年前5个月我国物流总收入5.6万亿元,同比增长4.2%;5月民航货邮运输量同比增长16.6%,中亚班列开行量同比增长30.9%……一组组亮眼数据,勾勒出中国物流“狂飙”向前的蓬勃态势。尤其是多式联运成效显著,让货物运输如“搭积木”般灵活高效,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看物流“体格”,规模扩张与结构优化同频共振。从民航货邮运输量的两位数增长,到中亚班列开行量的“逆势上扬”,再到铁水联运集装箱量同比增长18.4%,物流市场在“量”的积累中实现“质”的飞跃。这背后,是我国物流运输网络的“强筋健骨”——航空跨境物流、铁路国际运输等通道持续拓宽,如同为经济血液循环搭建起“高速路”,让货物流动更顺畅、更高效。
多式联运堪称物流升级的“关键密钥”。试想,一批货物从工厂出发,通过公路运至铁路枢纽,再经中欧班列发往欧洲,最后由当地物流企业配送至门店——这种“无缝衔接”的运输模式,打破了单一运输方式的局限。多式联运占比持续向好,既降低了社会物流成本,又提升了综合运输效率。这就像拼拼图,不同运输方式各展所长、有机组合,最终拼出高效物流的完整图景。
物流微观主体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前5个月重点调查物流企业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5%,盈利基本平稳,彰显出行业的韧性与活力。这些企业如同物流大链条上的“螺丝钉”,在设备更新、模式创新中不断提升服务能力,为上下游企业提供更可靠的物流保障。当一个个企业“细胞”充满活力,整个物流行业自然呈现出蓬勃生机。
透过物流数据,更能窥见经济发展的深层逻辑。在设备更新、以旧换新等政策推动下,装备制造、民生消费物流有望回升,这意味着物流不仅是经济运行的“晴雨表”,更是拉动需求的“助推器”。当一辆辆满载家电的卡车驶向城乡市场,当一列列中欧班列将“中国制造”送往世界各地,物流畅通正转化为消费活力和外贸动力。
当然,物流行业在“狂飙”中仍需破解一些难题。比如,如何进一步打通多式联运的“最后一公里”,让不同运输方式的衔接更高效;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提升物流全程可视性,让货物运输更安全可控;如何在绿色低碳转型中探索新路径,让物流发展更可持续。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政策引导、企业创新和社会协同共同发力。
从“车轮上的中国”到“链通全球的中国”,物流行业的每一次升级,都是改写经济运行的“效率密码”。当多式联运的“交响乐”越奏越响,当物流网络的“毛细血管”越织越密,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物流将以更强劲的姿态,托举经济巨轮在高质量发展的航道上稳步前行。这既是物流行业的“狂飙”之路,更是中国经济的活力之路、未来之路。
来源:红网
作者:吕金艺
编辑:李意一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