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好评中国丨“文化+商业”狂飙,新业态捕获年轻“芳心”
2025-07-01 11:28:15 字号:

好评中国丨“文化+商业”狂飙,新业态捕获年轻“芳心”

33878ba2b02a45049db6ff3be0ae6065.jpg

长沙青年创业文化市集。

□陈松

在当下的消费浪潮中,“文化+商业”组合拳强势出击,一跃成为新“顶流”,那些别具一格的“非传统”空间新业态更是精准“狙击”年轻消费力。这一现象如同一条新铺设的铁路,串联起文化与商业的繁华站点,为年轻消费群体开辟了一条充满新奇与魅力的消费新干线,也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与动力。

文化基因植入,构建商业魅力“强磁场”。当文化的基因深深植入商业的肌体,商业空间便构建起了魅力“强磁场”,对年轻消费群体产生了难以抗拒的吸引力。如今,不少城市的老旧工业区被改造成创意园区,工业时代遗留的建筑与现代文化艺术完美融合。园区内,废弃的厂房变成了画廊、艺术工作室和独立书店。画廊里,先锋艺术展览不断更新,让年轻艺术爱好者们大饱眼福;艺术工作室中,艺术家现场创作,与参观者互动交流;独立书店则弥漫着浓厚的人文气息,成为年轻人阅读、思考和社交的理想场所。再如,以动漫文化为主题的街区,街道两旁的建筑外立面绘制着各种动漫角色,店铺里售卖着限量版的动漫周边产品。夜晚,街区还会举办动漫灯光秀,营造出梦幻般的氛围。这种将文化元素深度融入商业空间的模式,如同铁路的枕木,为商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年轻消费者在这里既能满足购物需求,又能沉浸在文化氛围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商业因此变得更有温度和内涵。

商业引擎驱动,激活文化传承“新动能”。传统节日与商业活动的结合便是生动的例证。在春节期间,一些商业街区会举办庙会活动,融合了传统民俗表演、特色小吃和年货展销。舞龙舞狮、踩高跷等表演吸引着年轻消费者驻足观看,他们在感受传统节日氛围的同时,也会购买具有传统特色的手工艺品和美食。这种商业活动不仅增加了节日的热闹氛围,也让传统节日文化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此外,一些地方特色文化也借助商业力量得以传承和发展。比如,少数民族的刺绣、银饰等传统手工艺,通过商业渠道进入市场,成为具有地域特色的商品。商家通过创新设计和营销手段,将这些传统手工艺产品推向年轻消费群体,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少数民族文化。商业的驱动作用推动着文化在传承与发展的轨道上加速前进,使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非传统空间融合,拓展消费体验“新维度”。跨界融合的消费空间不断涌现,给年轻消费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体验。例如,将健身房与咖啡馆结合的复合空间,健身爱好者在锻炼后可以到咖啡馆享受一杯香浓的咖啡。这种跨界融合打破了传统消费空间的界限,满足了年轻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还有一些艺术展览与餐饮空间的融合,消费者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可以品尝到精致的美食。在这种独特的消费环境中,艺术与美食相互交融,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消费体验。此外,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在商业空间中的应用,也让消费体验更加丰富多彩。消费者可以通过虚拟现实设备身临其境地感受商品的使用场景,增强了消费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这些“非传统”空间的融合就像铁路的交汇点,汇聚了不同的消费元素,为年轻消费者打开了一扇通往全新消费世界的大门。

“文化+商业”正跃升为市场新“增长极”,各类“非传统”空间新业态凭借独特魅力强势“圈粉”年轻消费力,这一趋势充分彰显了文化与商业跨界融合的蓬勃生命力。面向未来,需持续深化文化与商业的融合创新,以更具创意的视角开拓“非传统”空间业态边界,让文化与商业的融合路径如延伸的铁轨般不断拓展,既为年轻消费者打造充满新鲜感的消费场景,又通过业态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持续动能,使“文化+商业”成为驱动消费升级与城市活力的核心引擎。

(好评中国系列评论栏目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

来源:红网

作者:陈松

编辑:李意一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