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梦乔
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扎实做好防汛抢险救灾各项工作,全力搜救失联被困人员,果断转移安置受威胁群众,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汛情就是命令,生命重于泰山。各地各部门要以“汛”为令,闻“汛”而动,把防汛救灾的责任链条拧得更紧,让应急响应的齿轮转得更快,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筑牢守护人民群众的安全屏障。
当前,全国各地已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部分区域累计降雨量超过历年极值,暴雨、洪水、滑坡等灾害频发,各类安全风险交织叠加,防汛救灾形势严峻复杂。面对来势汹汹的汛情,每一个行动都连着民心,每一份努力都关乎生命,必须以最坚决的态度,将最迅速的行动落到实处。
时间就是生命,搜救必须争分夺秒。面对失联被困人员,要第一时间调动专业救援力量全力以赴开展搜救工作,结合群众提供的线索,充分运用无人机侦查、生命探测仪等科技手段,全面排查周边安全隐患,严防发生次生灾害,确保救援人员安全。积极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精神,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与死神赛跑,用专业与担当为生命开辟通道。无论是被洪水围困的村落,还是坍塌房屋的废墟,都要做到“不放弃任何一个角落、不遗漏任何一丝希望”。同时,周密细致做好失联被困人员家属安抚、帮扶等工作,及时准确发布救援信息,回应社会关切。
转移安置容不得半点迟疑,必须果断坚决,确保每个风险点都有专人负责、每户转移群众都有干部对接、每个安置场所都有完善保障。对于处于低洼地带、地质灾害隐患点等受威胁区域的群众,要强化会商研判,科学分析水情、雨情、汛情、灾情,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和风险提示,紧盯水库塘坝、河道堤防、城市低洼处等重点部位,全面排查治理风险隐患,坚持“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的原则,提前预判风险,果断下达转移指令。不能因群众存在侥幸心理而犹豫,更不能因担心“麻烦”而拖延,要通过“一对一”劝说、“点对点”护送,确保应转尽转、不落一人。并妥善做好安置点的物资保障,提供食品、饮用水、药品等生活必需品,让群众在安置点住得安心、吃得放心。
减少人员伤亡是防汛抢险救灾的核心目标,这需要统筹兼顾搜救、转移、安置等各个环节。在搜救中注重科学方法,避免盲目施救造成次生伤害;在转移中做好风险评估,规划安全路线;在安置中加强管理服务,预防疾病传播。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统筹调度、压紧压实责任,全面激活应急指挥体系,积极组建抢险突击队,设立党员责任区,协调各方资源,凝聚各方力量,确保突发险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广大党员干部要迅速行动、冲锋在前,主动深入防汛第一线,靠前指挥、亮明身份,严格值班值守、及时报送信息,以“众人划桨开大船”强大责任,让群众感受到“风雨同舟、守望相助”的温暖,全力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汛情凶猛,但人心更齐,灾害无情,但大爱无疆。从党员干部纵身跃入洪流的果敢,到群众自发传递物资的接力,从安置点里送来的一碗热粥,到千里之外汇聚的援助暖流,无数微光交织成照亮黑暗的星河。这股攥紧的拳头、凝成的合力,不仅能挡住肆虐的洪水,更能在灾后的土地上播下重生的希望,让每一寸经历过风雨的土地,都生长出更坚韧的力量。
(好评中国系列评论栏目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
来源:红网
作者:李梦乔
编辑:张广蓉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