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书博会“青年谈”②丨阅读从不孤单,总会遇见有趣的灵魂
2025-07-26 09:34:38 字号:

书博会“青年谈”②丨阅读从不孤单,总会遇见有趣的灵魂

编者按

当青春的笔尖撞上翻卷的书页,会迸发出怎样的思想火花?第33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期间,红网理论评论中心推出书博会“青年谈”专题,全国范围内邀请15位青年学子,围绕“全民阅读”主题,从自己的亲身体验或身边的事出发,溯源那份与好书相遇的奇妙轨迹。且听青春书语,与书博会的热浪、时代的脉搏,同频跃动!

读者多.jpg

精品湘书展台。

本期书博会“青年谈”由中国人民大学李斯宇、中国传媒大学汤艳君、湖南大学张鑫、湖南师范大学李琛和湖南科技学院谢书灿等五位青年学子,谈谈TA们眼中的“全民阅读”,以及分享暑假想看的书。

李斯宇_副本.png

□李斯宇(中国人民大学):在阅读中,遇见不同的视角、故事

我认为“全民阅读”可能无关数量也无关媒介,更多的是一种在碎片化信息中将注意力重新聚拢的能力,一种在喧嚣浮躁中让内心沉静下来的能力。这些能力很珍贵,它们证明我们还在用心感受和思考,而不是成为被算法控制的,沉浸在娱乐化的狂欢里无法自拔的奴隶。

我曾经在一个二手书市场买了套书,很惊喜地发现这套书的原主人在书上做了很多批注和笔记,有非常有趣的“锐评”,还有随处可见的“读后感”,有些在字里行间留下的“碎碎念”,跟我读到这些字句时内心的感受一模一样。我那时觉得自己非常幸运,通过一套书,跟一个这样丰富有趣的灵魂相遇了。我现在看电子书偏多一点,用微信读书时也喜欢看别人留下的批注,有时一句话就是一个小的讨论场,你能在其中跟不同的视角和故事相遇,这种感受很奇妙。可能全民阅读的意义就在于让人与人在此刻相遇。

一本好书的夏日邂逅:《何以汉服:重新发现马王堆汉墓服饰》

最近最想读的一本书是左丘萌的《何以汉服:重新发现马王堆汉墓服饰》。近几年来,汉服热又盛,这是一门值得细致考究的学问,也是了解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一个有趣的侧面。对于古代服饰规制我也一直有几个比较好奇的问题,比如历朝历代人们的服饰都是完全贴合当时的“规矩”,朝代一变服饰就随之“翻天覆地”的吗?那些繁复的花样是怎样制成的?古人对于“时尚”的理解是怎样的?希望能够从这本书中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说到马王堆,之前对于马王堆汉墓服饰的了解只局限在中学课本里的“素纱襌衣”,课本里“轻若烟雾,薄如蝉翼”的描绘令我印象深刻并且颇为震撼。希望能通过这本书对马王堆汉墓服饰有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汤艳君(中国传媒大学)

青年视角:读书是群体间分享见解、获取新知的路径

汤艳君_副本_副本.png

“读书UP主”为阅读注入了新鲜活力,他们通过直播、视频、短评等形式,创新性地打破了传统的阅读模式,使阅读由孤立的个人行为转变为一种随时可以加入的互动分享。

许多读书UP主特别擅长从书中某个小情节,或一句富有哲理的话来切入,激发观众对整本书的探索欲望。不仅让观众以更轻松、快捷的方式接触书籍,也大大降低了阅读的门槛。同时,许多UP主在介绍完书本的亮点后,会进一步深入书籍的创作背景、作者的生平以及创作动机,分享个人的读后感。这种整体化的阅读体验帮助我们建立对书本更全面的认知,从而能够更有效地判断某本书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提高选书的效率。

网络的兴起也让曾经“小众”的书籍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读者群体,借助平台推荐和短视频分享,让很多“冷门”的书籍逐渐走向大众,书籍的圈子变得更加多元化。读书不仅可以是一个人安静地沏茶品茗,独自感悟,也可以是群体间分享见解、获取新知的互动过程。

一本好书的夏日邂逅:《星耀长河:陆埮》

这个暑假,我最想读的是《星耀长河:陆埮》。而我之所以对这本书如此期待,很大程度上源于我对陆埮先生本人的浓厚兴趣。从零散的介绍中我得知,他不仅是一位成就斐然的科学家,更是一位谦逊勤恳的师者。在如今这个追求效率和即时反馈的时代,去了解一位通过上千封书信与同事交流、潜心研究数十年的学者,本身就是一件极具吸引力的事。

我渴望了解的,不只是那些高深的物理理论,更是理论背后那个坚韧、专注而又纯粹的灵魂。他如何思考?如何面对科研中的枯燥与失败?又如何将自己的知识与热情传递给下一代?这些问题,或许比科学本身更让我着迷。我希望从他的故事中,汲取到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投身理想的热情。这大概也是阅读的魅力所在——无论形式如何变迁,它始终能跨越时空,让我们与那些伟大的灵魂相遇,并在他们的故事里,找到鼓舞我们自身的力量。

张鑫_副本_副本.png

□张鑫(湖南大学):深度阅读使我们对抗思维惰性

今年端午节回家,我发现才上幼儿园的小侄子也开始用平板电脑“读书”了。他熟练地在各种阅读APP间切换,一会儿听有声故事,一会儿看绘本动画,还兴奋地和我分享他“读”过的故事,让人不禁感叹新媒体对阅读的普及已然如此之广,几岁的孩子也能轻松参与其中。但随后我也观察到,他“读书”时常常被游戏推送打断,一个故事还没听完就被各种闪烁的图标带走了注意力。

这种现象并非个例。和朋友聊天时,我发现大家都面临着同样的困扰:想要深度阅读,却总是被碎片化的信息流打断;想要静心思考,却习惯性地寻求即时反馈和快速答案。正因如此,深度阅读才成为我们对抗这种思维惰性、锤炼思考能力的关键路径。

一本好书的夏日邂逅:《云边有个小卖部》

为了再次体会从前的阅读感受,我重新翻出了张嘉佳的《云边有个小卖部》。说是“重新翻出”,是因为我还在高中时就已经读过了。2024年这本书被改编成同名电影,我在影院里再次被刘十三和程霜的故事感动。但走出电影院后,我却产生了一种奇妙的失落感,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再后来,我在手机上刷到过好几次电影的片段剪辑和影视解说,可看得越多,我对故事的感受却越模糊。

重新打开这本书,是为了找回沉浸在文字里才能带来的想象空间和内心共鸣。在文字中,我可以用自己的人生阅历去理解刘十三的成长,用自己的情感经历去感知程霜的温暖,并随着心境的不同收获新的体验。这种个人化的解读过程,让我们成为故事的共创者,而不仅仅是观众。

在信息唾手可得的时代,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呼吁真正的“全民阅读”。这种阅读不是简单的信息消费,不是被算法推送的内容堆积,而是主动的选择、深度的思考、持续的专注。我希望通过重读这本书,能够与更多热爱阅读的人分享这种“慢”的力量,去体会阅读的真正魅力。

李琛_副本_副本.png

□李琛(湖南师范大学):共享最璀璨的思想星光

“全民阅读”的倡导,意义远超个人知识的积累或消遣,它让不同年龄、背景的人们,共享最璀璨的思想星光,跨越个体经验的局限,去理解世界的复杂与壮美。只有更多人能触摸历史的脉动、理解生命的奥秘,社会整体的精神熵增便得以缓解。阅读,让个体虽如尘埃,却得以仰望星空、理解秩序;让群体虽处洪流,却能在宏大的精神图谱中,找到彼此认同的坐标,共同编织更为坚韧、理性且充满想象力的命运共同体。

一本好书的夏日邂逅:《时间简史(插图版)2025新版》

高中阶段,我最灿烂的时刻,是每周三的晚自习。每次路过走廊,我都能跨越暗恋男孩所在的教室。《时间简史》赫然的封面,被彩印在他们班文化生态墙正中。

念大学后我才正式读完这本书,全书涵盖了很多的前沿知识,包括宇宙的起源、膨胀、黑洞、时间旅行等内容‌,却又直白易懂。我常常想,如果时间倒流,我初中就读过这书,大概会选理科,万一和他成为同桌……可霍金在书里说,时间箭头由熵增定律决定,无序熵只能增加不能减少。时间倒流不存在,挺让人失望的。

宇宙如此浩瀚,个体被裹挟在奔流不息的时间洪流里,而那些人际间隐秘而微小的相遇与链接,何其惊奇,何其幸运。我想通过阅读建立新的视角,正是我们有限个体对抗时间洪流、联结无限宇宙的舟楫。

谢书灿_副本_副本.png

□谢书灿(湖南科技学院):阅读教会我“蹲下来看世界”

作为学新闻的学生,我面对的第一个选题便是“社区阅读推广”,这让我有点犯难。整理的材料里数字堆得整整齐齐,可写出来的稿子像块干硬的面包,自己都读不下去。

直到有天路过一家24小时自助图书馆,书架上的纪实文学吸引了我,仔细阅读书中的文字,这突然让我想起跑社区时的碎片:李奶奶总带着孙女读儿童绘本,小姑娘指着插画喊“这是我们小区的滑梯”;而李大爷总在角落边抄《论语》边说“抄一遍比看十遍记得牢”……这些画面明明都在我的采访本上记着。第二天我重写了稿子,把这些画面都写了进去。老师改稿时圈出那段,批注“这才是新闻该有的温度”。

那一刻我懂了,对学新闻的我来说,阅读不只是积累素材,更是教会我“蹲下来看世界”:别让数据遮住眼睛,别让概念代替真实,要像那些好记者那样,在文字里藏着对人的在意。

一本好书的夏日邂逅:《人间任天真》

前几天我刷到一篇小红书荐书的推文,封面是个被玫瑰花环围绕的孩童,双手轻掩着嘴,似在偷藏笑意,天真烂漫的模样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目光。这书是蔡皋老师的《人间任天真》。

文中节选了一段让我尤为触动:“一个人安安静静的坐着,很多东西都会来,文字会来,阳光会来,蜜蜂会来,花香的味道也会飘过来。”这阵子总觉得日子过得匆匆,天气的燥热,让我路过公园只记得树荫够不够凉,看见野花也只想着颜色鲜不鲜艳,从没想过蹲下来看看花瓣上的纹路,或是数一数叶片上的露珠。

于是我买来这本书,暑假想把它放在枕边,不用刻意记什么,就跟着蔡皋老师看看她眼里的草木、云朵、寻常日子。好的生活不是去追“大风景”,而是像她画里那样——把一朵蒲公英的绒毛、一滴雨珠的重量,都当成值得认真对待的人间小事,这样过下去的日子,才能像她的文字一样,带着自然的清气,沁进心里。

策划:王小杨 执行:李意一 姜媚 海报:谢美慧(南昌大学)

相关链接

书博会“青年谈”①丨与世界对话,让阅读回归最本真的模样

来源:红网

作者:李斯宇 汤艳君 张鑫 李琛 谢书灿 谢美慧

编辑:李意一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