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瑛
日前,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会同中央纪委办公厅对3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进行通报。其中提到,在中央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部署开展精简优化基层考核工作后,2025年绥化市公安局仍以“战况统计”为名,面向基层公安机关变相开展考核。考核体系庞大繁杂,为完成考核任务,基层公安机关需要报送工作台账、会议照片、宣传稿件、手机截图等大量佐证材料,负担较重。
推行痕迹管理,其本意是指在工作中通过保留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有效监督干部对工作的落实。但凡事有度,过犹不及。过度迷信痕迹管理,就可能异化为“痕迹主义”。比如,有的地方层层提要求、处处要痕迹,导致一些基层干部把留痕当主业,到群众家走访,不是和群众交心谈心,而是让群众配合拍照、填表;有的地方以痕迹论英雄,把痕迹作为评价工作成绩的主要标准,谁能提供种类齐全、数量充足的留痕材料,谁就更容易得到上级肯定。这些都导致一些地方基层单位把痕迹当实绩。
在各级党委政府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基层减负松绑的今天,过度留痕现象为何屡禁不止?一方面在于一些上级部门检查考核时脱离实际,评比时注重形式,检查时依赖台账,开会多、研究多分值就高,对工作的结果反而不太重视。另一方面,有的党员干部奉行只唯上不唯实的政绩观、权力观,唯“领导重视”而行事,将群众利益诉求抛在一边,不切实际地要求所有工作环节都有痕印证、有迹可查,可谓本末倒置。此外,也和一些单位部门“拍脑袋”增加考核项目有关。比如此次通报的绥化市,有的县在综合考核中将违规开展的创建示范活动纳入指标体系,有的镇村为迎考需准备大量台账资料,加重了基层负担。
痕迹管理异化为“痕迹主义”,病根在上面。上级单位既要在痕迹要求上做好减法,也要在痕迹管理上更科学合理,以此倒逼广大基层干部重“绩”留“心”,把工作重心用在服务群众,让群众满意上。
(好评中国系列评论栏目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
来源:红网
作者:李瑛
编辑:陈晓丹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