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把握“1.4万亿斤”的背后逻辑
2024-12-17 10:52:29 字号:

把握“1.4万亿斤”的背后逻辑

□臧竞争

国家统计局12月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

时针往回拨,从2015-202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粮食安全基本盘进一步夯实,为经济社会持续稳健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物质动能。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颗粒满仓、丰衣足食一直是中国人民对幸福生活最真切的感受,是中华民族对国泰民安最直观的守望。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种子质量不断提升、种植布局更加合理、灌溉技术持续改进、种植种类日益繁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的基础上,粮食产量逐年提升,成为对“仓廪实,天下安”最好的注解。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把利农惠农之事放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把持续提升粮食产量、守牢粮食安全底线作为“三农”工作主题主线。今年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这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最有力证明,是人民幸事,是大国幸事,也为全世界提升粮食产量、推进农业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这亮眼的背后,是政策工具箱的活力释放。顶层设计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2年聚焦“三农”工作,持续为“三农”工作举旗定向,紧紧抓住稳产保供这个“首要任务”,大力实施粮食安全战略,把“饭碗牢牢抓在自己手上”。在具体实践上,我们深入推进党政同责,不断完善粮食生产保障机制,逐年提升粮食小麦和稻谷的最低收购价,构建起粮食收购价格保护体系;中央自2002年开始先后实施了农作物良种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等农业“三项补贴”,在2016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进一步完善补贴内容和补贴标准;同时,农业金融体系不断完善,农业发展银行、农业融资担保公司等一系列金融企业深化农业保险业务,今年前三季度,农业保险保费规模达到1371亿元,为1.36亿户次参保农户提供风险保障4.3万亿元,较好发挥了农业保险“稳压器”作用,提高了农民抗风险能力。

这底气的背后,是科技加速度的持续提高。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技要打头阵。科技兴则国兴,粮食增产的“密码”其实“藏”在科技中。1973年,以袁隆平为首的我国科研团队,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在此基础上,我国在杂交水稻技术攻关上不断发力,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也为世界众多国家提供了借鉴与经验。多年来,我们加强农业基础科学研究,精选并培育出兼具高产、优质与高效特性的农作物新品种,有效地解决了种粮的源头问题。同时,我们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72%,植保无人机、北斗导航复合播种机、智慧化育苗中心等新型农业机械设施正在贡献科技的力量、展现科技的成果;科技储粮的技术也在不断提升,目前国有粮食储备企业粮食储藏周期综合损失率已降至1%以内,领先国际水平;我们还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现今我国高标准农田面积已达10亿多亩,耕地质量平均提升了1到2个等级,每亩实现增产100公斤。

这幸福的背后,是种粮积极性的全面迸发。无论是对于国家整体而言,还是对农民个体来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都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历史实践证明,发挥好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做好事情的重要推动力,粮食丰收高产离不开广大中国农民的辛勤劳作,是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为自己美好的生活擘画了光明前景,也给这个国家带来了无限的希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一定要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主产区抓粮有积极性。正是通过优化政策保障、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举措,让农民敢种地、想种地,看到了种粮得到的切切实实的实惠与效益,撬动了种粮的积极性。广大农民“撸起袖子加油干”,收割机的轰鸣声响彻田间,幸福的笑容成为对丰收最好的致敬。

来源:红网

作者:臧竞争

编辑:唐盈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