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理军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强调,“要持续为基层减负,让基层干部能够用更多时间和精力来服务群众。”基层是落实党的路线政策的“最后一公里”,是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推进基层减负是提质基层治理的应有之义,必须一抓到底、久久为功,把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和无谓事务的“桎梏”“套路”中解脱出来。
“一抓到底”是共产党人干事创业的重要方法论,也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传家宝”。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稳经济、促发展,战贫困、建小康,控疫情、抗大灾,应变局、化危机,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抓而不紧,等于不抓;抓而不久,等于白抓。为基层减负必须“一抓到底”,不断巩固深化,才能取得长足的效果。
今年8月,中办、国办印发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从切实精简文件、严格精简会议、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等多方面作出具体规定。各地纷纷跟进出台具体落实措施,比如湖南省委组织部印发《关于破解乡村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的具体举措》,从省级层面出台各种赋能举措等。我们可以看到,在上下同欲、齐抓共管之下,各地精文减会、清理村级挂牌、规范“督检考”事项、减少报表等减负措施有力推进,基层负担变轻了,基层干部专心为群众办急事难事的时间多了,群众的满意度和评价高了。只有做到关注不减、力度不松、标准不降,才能把减负要求落实到位,防止各类形式主义问题反弹、回潮。
基层减负要厘清“边界”。要进一步明确基层单位拥有哪些决策权执行权、基层干部需承担哪些义务职责,弄清基层该承担哪些工作,制定务实合理的基层任务“单子”,有效减轻基层“担子”。要厘清不同层级和部门间权责边界,做到事、权、责统一。要定期评估上级部门下放基层的审批服务执法事项运行情况,对专业性强、基层无力承接的事项要及时调整上收,避免陷入空转。持续推动资金、技术、人才、服务等资源向基层倾斜,尽可能地为基层开展工作减压力、增动力,发挥出应有的执行力、战斗力。
减负效果好不好,基层感受最深。探索建立确保基层有效参与和表达的减负效果评价机制,由组织部门牵头,定期对各职能部门日常履职、服务事项下放、摊派任务等情况进行测评,与部门权责清单比对,确认部门是否存在越位、缺位或错位,并把测评结果纳入部门绩效考核内容,纳入单位党委(党组)书记年度党建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严防职能部门借由“属地管理”随意向基层摊派任务。及时做好减负效果跟进和评估,深入了解基层“减负”“增效”情况,对措施不够准、不够细的要及时完善,对力度不强、群众反映强烈的要及时补齐短板,确保减负符合基层期待、顺应发展要求,真正把基层负担减下去、效能提上来,推动基层干部一心一意谋发展、抓落实、惠民生、促振兴。
来源:红网
作者:杨理军
编辑:陈晓丹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