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无扰督查”治标更治本
2024-04-03 17:24:39 字号:

“无扰督查”治标更治本

□姜碧华

近日,湖南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关于全面推行无扰督查进一步提高抓落实质量和效果的若干措施》,明确细化“五防十五不”情形,进一步增强督查工作的科学性、精准性、实效性。规范督查事项,让基层干部“向上看”的同时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往下干”,最终的落脚点仍在为基层减负赋能。

无规矩不成方圆。上级对下级的督查是推动工作、检验成效的重要抓手,无可厚非、尤为必要。然而万事皆有度,恰到好处的“督”必须要有“度”,才能对工作落实起到积极正向的引导作用;一旦超过这个“度”,“督”变成“渡”,上级频频督查,基层时刻紧张忧思“渡劫”,草木皆兵、不知所措。

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是事业发展的大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能者多劳并非无上限,鞭打快牛更非良策妙计,跑得再快的“马”背负过重的“包袱”也会力不从心。表现在基层、根子在上面的问题层出不穷,要解决好基层负担过重问题,在关注“怎么办”、为基层消除“病症”的同时,不妨多聚焦为什么会出现“病症”,治标更治本方能行稳致远、减在实处。

一方面,“指挥棒”在上,不得不看。在基层经常听到“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遍”的话语,问责手段成为上面念好基层“紧箍咒”的不二法宝。任务往下派、责任往下压、“板子”往下打,迎不完的督检考、查不完的人和事、写不完的调研报告,上面“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千条线”都想穿过基层“这根针”,通过“千斤锤”把基层“这根钉”锤紧锤扎实。久而久之,“小马拉大车”,疲于奔跑、负载超重,上面的“千条线”演变成基层干部心中的“千团麻”,剪不断理还乱,“千斤锤”演化成“鞭打绳”,任务安排过满、时间要求过急、工作目标过高,职场PUA、内卷消耗和被动应付成为基层干部干事状态的两级分化,正如网友所言,“躺又躺不平、卷又卷不赢”。

另一方面,“麦克风”在上,不得不做。查什么、考什么,上级说了算,基层干部长期处于被打分、被督促状态,压力不言而喻。赶进度、做台账、搞汇报,应付完这个部门还有下个部门的通知等待回复“收到”,忙得像小陀螺、转得像“核动力驴”,长期以往陷入机械事务主义。于是乎,以形式主义落实形式主义现象“顺势而生”,“装帧漂亮”的台账表格、“精致打磨”的数据信息、“反复推敲”的文字框架成为基层干部的首选“心头好”,本应“黏事”的干部转而“黏人”,本应“研究事”的干部转而“研究人”,最终形式主义的“根”在基层蔓延生长,开出了“不结果实的花”,既不中看也不中用,演变成“认认真真搞形式、漂漂亮亮走过场”,与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最初理想抱负背道而驰、渐行渐远,耽搁党在基层的事业发展。

送到心坎上的服务最温暖。从去年开始,聚焦为基层减负赋能,湖南已接连“出招”。而这次实施的“无扰督查”,实质上是给“上面”定规矩、为“下面”减负担,从“根子”上入手下大气力解决表现在基层的问题,降低上级对下级督查的干扰影响程度。然而,“无扰”不代表不督查,而是着重强调要适情适时适地适度规模检验基层干事成效,既不贸然超前扩大规模,亦不慢拍滞后完全撒手不管,从一开始就把握好程序和规模,在抓住主要矛盾中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既看现场推进也看材料推介,既听干部反映也听民意反馈,既抓调研督导也抓后续指导,设置“考题”更精准、明确“考场”规则更接地气、规范“考官”问责把握更谨慎,千方百计确保让基层“考生”看到干事希望,有信心、有干劲交上“高分考卷”。

少一点不必要的打扰,勿让“无谓的事务”妨碍了有为的初衷,让基层静下心干实事、出实绩,亦是为基层减负赋能。

来源:红网

作者:姜碧华

编辑:唐盈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