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斯(湖南省第一测绘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大力推进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建设不仅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更需要崇高的精神品质。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既体现了问题倒逼改革的历史必然性,又体现了党担当作为的主观能动性。绘就干部担当底色,将为湖南突破高质量发展瓶颈,蹚出一条内陆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新路子注入强大生机活力。
大力推进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建设,要有为国为民、无私无畏的担当精神。担当是一种精神,是对自己、对人民、对国家、对社会的强烈信念。一要站稳人民立场。人民立场是政治标准,更是实践标准。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建设不是一句抽象空洞的口号,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把人民满意度纳入到一个科学的工作体系中,让高地建设的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二要防止政绩冲动。比起不担当、不作为,更要关注伪担当、乱作为。锚定目标加油干,最怕出现盲目蛮干、大干快上以及“换赛道”“留痕迹”等现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无私者无畏,无畏者才能担当。树牢正确政绩观,无私无畏才能真担当。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发扬“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
大力推进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建设,要有主动出击、迎难而上的担当责任。担当是一种责任,是职责所在、价值所系。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建设是这个时代赋予湖南的使命,体现的是湖南干部为官做人的义务和价值。一要善于把握时机。担当就是在机遇面前主动出击,不犹豫、不观望。过去大环境相对平稳,风险挑战比较容易看清楚,现在要顶风而上,把握机遇的难度就不一样了。要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发挥三大标志性工程的牵引作用,看准了就抓紧干,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持续增强改革动力、激发创新活力、提升开放实力。二要勇于直面难题。担当就是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不推诿、不逃避。有问题才有发展,直面难题是勇气也是信心。湖南是沿海的腹地、内陆的前沿,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有基础、有优势,更有空间。聚焦产业结构高质量转型、深化“放管服”改革、湖南自贸区能级提升、拓展对外开放大通道等制约湖南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坚决对内破除障碍,对外扩大开放。
大力推进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建设,要有服从大局、服务大局的担当格局。担当是一种格局,是个人胸襟、胆识的内在布局,有担当者必有大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局部服从全局、自觉为大局担当更为可贵。一要有从大局看局部的自觉。全局和局部是相对存在的,不能脱离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孤立地看干部担当。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建设大局在全国,落实在全省。全省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总体部署,充分认识湖南发展的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充分认识本地区、本部门、本岗位的职责所在,主动把本职工作放到全省、全国改革开放大棋局中去思考和落实。二要坚决破除地方保护主义、本位主义。多数情况下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是相互促进的,但是改革促发展是要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利益固化藩篱,当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不一致时,真正的担当就体现在“小局”服从“大局”、“小道理”服从“大道理”,看似眼前的损失,实则长远的双赢。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建设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藩篱”,既要拆“篱笆”,又要换掉滋生“篱笆”的“土壤”,努力在为大局担当中取得高地建设实效。
大力推进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建设,要有战略谋划、科学施策的担当能力。担当是一种能力,是干事成事的真本领。有些干部不敢担当本质上并不是不敢,而是本领恐慌不会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要着力提高领导干部谋划、推动、落实改革的能力,引导干部树立与全面深化改革相适应的思想作风和担当精神。一要着重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建设,国内国际环境纷繁复杂,如果缺乏科学思维的有力支撑,就难以战胜各种风险挑战。要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确保制定的重大战略、出台的重要政策措施符合客观规律。二要进一步完善科学决策长效机制。科学合理的决策有赖于优良的决策机制,把政治协商、调查研究、智库咨询等纳入决策程序,完善民意表达机制,完善决策的评价、监督、问责机制,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机制,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加强系统集成,对新出台的举措、新制定的制度开展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来源:红网
作者:段斯
编辑:陈晓丹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