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检罗(贵阳雅礼高级中学校长)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是一份在漫山遍野播种的职业,教育是一项为千秋万代造福的事业,使命重大,责任光荣,神圣而紧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9月9日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时强调,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自信自强、踔厉奋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此番寄语,于教育者而言,有如醍醐灌顶、甘露洒心。
何为教育家精神?从马克思对“精神”的定义(精神是社会的产物,是人在客观世界通过具体劳动实践而获得的生命体悟)来推究,我们可以将“教育家精神”理解为:是教育家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结合教育本质和精神本体,集中体现出的教育文化。习近平总书记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等六个方面,对新时代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之核心要义进行了具体阐述。这一论述既源于历代师者躬耕教坛的传统赓续,又立足于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的时代拓新,具有丰富的内涵与价值意义。
为何要弘扬教育家精神?因为,兴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教师已经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而要建设强师队伍,只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能明确自我定位,找准行动方向,形成干事创业的创造力和凝聚力。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教育家精神的深刻阐释,为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如何弘扬教育家精神?这需我们探析其根源,理解其要义,践行其内核。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六个方面阐述,不难发现,“教育家精神”是从客观世界到主观精神、从教育本质到精神本体、从职业素养到事业形态的阐发。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作为教育强国第一资源的教师队伍,当以理想信念与道德情操为精神引领,以育人智慧与躬耕态度为行动保障,以仁爱之心与弘道追求为事业发展之不竭动力。
其一,从客观世界到主观精神,需以理想信念与道德情操为引领。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为国之本,在育才造士。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让教育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更坚定地化为一种主体自觉——忠诚于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将教育与个人前途、家国命运相结合起来,恪守教师职业道德准则,示范教育人格的高尚纯粹,立于艰苦环境而不失坚守,安于清贫生活而不失追求,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守正道、求真理,引导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最终达成向善的教育目标。
新时代背景下,教育者的“立德树人”,需以“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和“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为精神引领,坚持言传身教,坚持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把服务党、服务国家和服务人民作为最高追求,让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有一颗中国心,心里装着一个中国梦;以热爱国家、民族和社会为根本大德;以关爱集体、家庭和他人为基本道德;以遵纪守法、维护公共秩序和环境、有原则、有担当、有责任感为德之具象表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党和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其二,从教育本质到精神主体,需以育人智慧与躬耕态度为保障。
人民教育家于漪说:“教育从来不是结果,而是生命展开的过程。”教育者要成为崇高理想的“言传者”和高尚道德的“身教者”,则需有“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与“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为行动保障,用独到的智慧、学识与方法为学生成长引路;用“躬”之行动坚守,“耕”之态度坚定,追求真理、传播真知,让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以满腔热情当好新时代教育长征路上的开拓者。
于教育者而言,扎实学识、厚重学养,是育人智慧之基础;善喻博喻、因材施教,是育人方法之关键;勤学笃行、求是创新,是育人态度之表现;唯有终身学习、踏实研究、终身践行,才能成为足够支撑世界上最大规模教育体系的“大国良师”。
其三,从职业素养到事业形态,需以仁爱之心与弘道追求为不竭动力。
孔子曰:“仁者爱人”,师爱的最高境界即是仁爱。教育者当用大爱浇开生命之花,用大爱书写教育人生。正如陶行知以“爱满天下、学做真人”诠释大爱情怀,于漪用生命“红烛”为教育播撒光亮一般,爱生方能乐教,乐教方能坚定信仰,继而创造出丰硕的教育成果。
教师是职业,教育是事业,从个人的职业素养到整体教育事业形态的发展,需以“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与“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为不竭动力。《周易》有言:“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之本质是人文,“化”之所指是过程、方法。教师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就是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过程,就是一个生命以“大我”情怀和“人文”方法去感化另一个生命、并在生命的交流与触动中弘扬正道的过程。倘若将职业提质到事业的高度,孜孜以求,则有事业发展之不竭动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传承发扬,以胸怀天下的开阔视野和天下大同的理想格局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弘扬教育家精神,不仅需要理念上的共识,更需要实践中的深耕。唯有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方能不辜负“人民教师”这一光荣称号;唯有努力做“经师”与“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能达成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之教育使命。
深思而践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者的我们,一直在路上。
来源:红网
作者:龙检罗
编辑:陈晓丹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