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着眼赓续中华文脉、推动文化繁荣的重大使命,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从四个方面对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作出部署,明确改革路径和具体举措,为在新的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文化繁荣兴盛指明了前进方向。
改革创新是湖南文化发展的基因。传承湖湘文化经世致用、敢为人先的精神品格,湖南人对改革态度鲜明:早改早主动、早改早发展、早改早受益。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省委、省政府就提出“发展文化经济,建设文化大省”,在全国率先启动文化领域改革,推动文化产业从“一张白纸”到形成“支柱产业”,广电、出版、演艺、动漫等“湘”字号文化品牌享誉全国,形成了“湖南文化现象”。可以说,一部湖南文化发展史,就是一部文化改革图强史、创新创造史。
回望来时路,日益深刻体会到,我国发展走到今天,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相互促进,发展前进一步就需要改革前进一步,改革不断前进则为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踏上新征程,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仍要用改革的思路、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进一步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把握好点和面的关系,既全面落实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等改革任务,又重点抓好发展“三个文化”、推进“两个融合”等工作,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
适应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新趋势,主动识变应变求变,增强技术敏感,强化互联网思维,推动主力军挺进主战场,实现全面彻底的数字化赋能、信息化转型。
坚持“目中有人”,把育人才、强队伍作为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政策环境,营造有利于人才创新创造的文化生态,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
文化兼具产业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文化领域的改革有自身的独特性、复杂性,无论怎么改,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不能丢,“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不能丢,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不能丢,确保在改革中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文化领域的改革绝不会一劳永逸,必须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湖南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结合实际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为进一步增强文化软实力、不断开创文化强省建设新局面作出更大贡献。
(执笔:李可为 张栖铭;本文选自《湖南宣传》2024年第7期)
来源:红网
作者:李可为 张栖铭
编辑:唐盈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