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拿什么来打赢防汛抗洪抢险救灾这场硬仗?
2024-07-07 15:06:10 字号:

拿什么来打赢防汛抗洪抢险救灾这场硬仗?

□李跃龙

7月5日,位于东洞庭湖的团洲溃垸,迅速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

洪水的危害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涉及整个社会生活,党和政府历来都把防汛作为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的大事。

在当前湖区抗洪斗争的警报尚未解除之前,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温故洞庭湖区人民在长期的防汛抗洪抢险实践中,不断总结的经验,运用的新技术、新设备,化险为夷,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可以达到守好大堤和减灾的目标的。

湖区的防汛抢险主要有管涌抢险、散浸除险、鼓水翻砂抢险、滑坡抢险和堵洞抢险等五大类,它们之间有联系,亦有区别,因类施策,处置准确,是夺取抗洪抢险斗争胜利的关键。

在管涌抢险方面,我们积累了很多非常有效的处置办法。管涌是指水在堤坝内或坝基层渗透流动已带出大量颗粒,从堤坝迎水面至背水坡脚或保护带形成流水通道,水流继续带出大量土颗粒,孔道迅速扩大。这种险情若出口在堤内坡,则有水束射出,流量为0.01-0.1立方米/秒,甚至更大;若出口在堤内脚保护带,则如泉水上涌,口径有1-2米,上涌水柱高0.3-1米,甚至更高。这种险情发展过程为几小时至十几小时,如不紧急抢治,很快就造成决堤垮坝。洞庭湖区1954年以后万亩以上堤垸的溃决中,80%是管涌所致。管涌有的发在堤身、堤脚,也有离堤脚内几十米或上百米的垸内。所以,当堤坝的险情达到管涌阶段,抢护的速度就是关键。对于管涌的防治,已总结出一整套经验,归纳起来就是“导压兼施、以导为主、因地制宜”。“导”就是采用排渗设施把渗流引走,“压”就是在堤内表层土薄弱部位铺筑土料“盖重”,增强表土的抗渗强度,俗称“填塘固基”。管涌抢险的原则是先抛砂石筑围消刹水势,再做滤体抑沙。因管涌已快速破坏堤身,因此必须急抛石(块石、混合粗卵石)以杀水势,速堆反滤体阻土粒出。其抢护方法与抢护渗水和鼓水翻砂原理相同,做法相似,具体有:①混合沙卵石反滤堆。对严重的管涌先抛砖、渣、块石等堵塞,刹住急流和水柱,同时速运混合沙卵石,堆筑反滤体。堆体的范围为管涌口径的10倍左右,直径几米至十几米,堆体厚度(高度)一般几米,以制住土颗粒大量涌出为宜。②月堤蓄水反压。在堤坝出险外围抢筑月堤,拦蓄涌水,抬高水位,用水反压制止出沙。③临水面截流。若管涌不是基础透水所至,而是堤身孔洞所至,可在临水坡用防水土工织布覆盖,上面再加土袋压盖。1998年,长沙市捞刀河垸堤发生管涌,离堤内脚25米水池中冒出高1.5米,直径2米的水柱,很可能导致溃垸。出现管涌原因是外河水位超历史最高水位,内池水位比历年汛期水位低。长沙市和当地已抢险12个小时,水势越来越大,当时有人主张先做围井,有人主张先铺塑料布,情况十万火急,省防汛技术人员决定用沙卵石直接倾抛水柱体,砂石反滤体直径4米,堆高3米,堆出水面0.5米。堆体压服水柱之后,渗出水流含沙减少,但水流仍有0.2立方米/秒,采用沙卵石堆上加铺细沙,渗出水流显著减少,约15分钟后,在旁边10米处冒出一个新的管涌,指挥人员决定还是用沙卵石铺压,再扒开原水柱压渗堆表层细沙,使其出水量加大,经3个小时抢护,完全制服管涌,保证了堤垸安全。

在散浸(渗水)除险方面,如果渗入堤内的水分较多,浸润线以下,堤顶背水坡土体有水渗出的现象,称为散浸。如果渗出点偏高,有可能发展为内滑坡险情。堤坝渗水抢护的原则是“临水截渗,背水导渗”。其防治方法较多,主要是:①临在汛期或高水位持续的情况下,堤坝迎水面前的水向堤坝内渗透,形成上干水截渗,包括土工膜截渗、黏土前戗截渗,桩柳(土袋)前戗台截渗。②反滤沟导渗,即堤坝背水坡大面积严重渗水时,开挖导渗沟,铺设反滤料和加筑水后戗台引导渗水,降低浸润线,避免水流带走堤土颗粒。具体做法包括砂石导渗沟、土工织物导渗沟、梢料导渗沟。③反滤层导渗,即当堤坝透水性强,背水坡过软,挖沟有困难,可采用反滤层法,这种方法是在渗水坡上满铺反滤层,使水排出,根据反滤材料不同,具体方法有:沙石反滤层、梢料反滤层、土工织物反滤层等。这一方法在导渗上部压块石,还起镇脚作用。④透水后戗法,又称透水压浸台法,即当渗水严重,堤(坝)坡脚软化,甚至发生流土,采用透水压浸台。具体的抢护方法有沙土后戗、梢土后戗等。1995年,沅江大水,常德洪峰水位达41.5米,超历史最高水位0.82米,善卷垸堤防因沙质透水,内坡湿透下挫,外河水位与堤顶齐平,十分危险,垸内5万市民紧急撤退转移。当时,采用开沟导渗的方法,每间3-5米开一条导渗沟,沟顶开至堤腰,沟上部深0.5-0.8米,沟下部深1.5-2米,沟面宽1-1.5米,沟底宽0.3-0.5米。沟中铺垫沙卵石。开沟过程中,因土含水量过重,土质沙性太重,边开边垮坡下挫,沟难于开深,采用边开边插竹板的办法将沟开成,使堤身水分从沟中排出,稳定了堤内坡,保证了堤垸安全。1996年、1998年高洪水位期间,洞庭湖大堤内坡开导渗沟万余条,都取得显著效果。

在鼓水翻砂抢险方面,一般发生在堤防背水坡脚附近或内脚50-200米坑塘低洼地,多呈孔状出口冒水冒沙。出水口小的如蚁穴,大的可达几十厘米,少则一两个,多则出现孔群,冒沙处形成“沙环”,故又称“土沸”或“沙沸”。如发生在坑塘水面将出现翻花鼓泡,水中带沙,水色浑浊。鼓水翻砂随着河库水位上升,持续时间增长,水挟出沙粒增多,在堤坝内淘成大的通水孔洞,导致堤坝骤然塌陷,造成决堤溃坝。因此,鼓水翻砂,特别是距堤坝较近的鼓水翻砂,必须迅速抢护。翻砂鼓水抢护以反滤导渗,控制涌沙,留有渗水出路为原则,使粉细沙不被带出,又降低逸出流速。抢护的方法有反滤围井、反滤压盖、透水压台和蓄水反压等。在堤(坝)鼓水翻砂处,周围用土袋叠砌做成围井,围井高度以能使水不挟泥沙从井口顺利冒出为准。或者在堤(坝)背水坡脚险情处,抢筑反滤压盖,降低水流速度,制止地基泥沙流失,稳定险情。在堤内脚保护地带的沟、塘、水渠水下出现涌泉时,可结合具体情况采用抬高沟塘水位,蓄水反压。湘阴城西垸北闸险工段,堤外无滩,堤内脚附近有长400米、宽150-200米的水塘和鱼池,水深1.5-3.0米,这里是历史上险情多发之处。1998年7月5日,外河水位34.92米,巡查发现塘内大面积冒浑水,经潜水检查,发现塘内有7处鼓水翻砂,其中最近距堤脚仅20米,最大涌水直径达0.6米。当时在所有管涌口做反滤围井,同时沿塘埂作围堰,抬高水位0.5米,险情得到控制。7月28日,外河水位涨至36.10米,在距堤脚10米处又出现更严重的新险情,涌沙量达10立方米,124平方米地面塌陷下沉4米多深。当即集中劳力500多人,手扶拖拉机50台,抢筑长60米、宽7-16米、厚1.5-2米的沙卵石压浸平台。8月20日,水位涨至36.36米,在距堤脚16米处,原修筑的压浸平台中,出现3处冒沙下沉的管涌,再次调集人员车船抢护,继续加高池塘围堰,抬高蓄水位0.5米,在3个管涌处加厚压浸台0.5米,但仍有较强涌水。为了防止险情进一步发展,在3处管涌的沙卵石平台上,用编织袋装沙卵石作围井,内铺彩条塑料布,将彩条布与原平台接触的涌点处剪一小孔口,使其透水,抽水至彩条布围堰(200平方米)内,又抬高水位1.1米。这是沙(砾)压渗,水又压沙(砾)的新方法。实践证明,在紧急情况下,这种方法是一种既科学又省工省料的好措施。

在滑坡抢险方面:堤垸出现滑坡主要是边坡失稳下滑。开始在堤坝顶或边坡上出现裂缝,随着裂缝的发展,即形成滑坡。滑坡主要是在高水位持续时间长、骤降暴雨或水位骤降的情况下发生的,其抢护原则可以归纳为上部削坡减载,下部压重固脚。滑坡抢护方法主要有:①滤水还坡。包括导渗沟滤水还坡、反滤层滤水还坡、梢料(沙土)滤水还坡。为防止堤身断面未滑部分(外侧)崩塌,在滑体上端叠柴草或芦苇,做滤水支撑。②滤水土撑。排水方法与渗水抢险采用的导渗法相同。③滤水后戗。此法与滤水土撑法相同,适用于断面单薄,边坡较陡,滤水材料和取土较易的地方。④固脚阻滑。在滑动体脚外缘抛块石或沙袋等,以压重固脚,阻止继续滑动。⑤前戗截渗法,又称临水加帮截渗。当背水坡已严重滑动,在背水坡固坡固脚措施难于马上实施时,可在临水坡抛土袋和叠土袋,加厚堤身。⑥打桩阻滑。在固脚材料难于运到的情况下,采用打桩机迅速打插桩群,也可防止滑坡发生和发展。1998年秋汛,桃江县城关垸大堤内滑坡,滑坡长45米,堤顶滑崩2/3,滑坡体下挫2米,未滑部分成管状漏水,当时向上汇报堤垸已溃。现场抢险人员急中生智,用当地木材、芦苇在滑坡体上叠起一个透水平台,木芦混合体既透水又轻便,有效地阻堤外坡继续崩坡,结果保住了大堤,使一个已宣布溃决的堤垸转危为安。

在堵洞抢险方面,在高水位情况下,堤坝涵闸损坏或堤、坝端接头附近出现横贯堤身或基础的渗流孔洞,如出浑水或由清变浑或时清时浑,表明漏洞正在迅速扩大,堤坝有可能发生溃决的危险。堤坝出现漏洞的原因主要是涵闸周围填土结合不好,或者堤身有未清除的旧涵洞、棺木、芦苇、石堆。其抢护原则是前截后导,临背并举。抢护的方法,首先是要寻找漏洞进口。一是水面观察,将漂浮物放入水中,如发现有旋转现象,即表明该处水下有洞口。二是水下探漏,即用一根竹竿系一绳,绳另一端扎布条,沿堤边上下远近移动,如被吸引,即此为漏洞进口。找准漏洞后,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抢护。其主要办法是临水截堵。包括:①堵塞法。当漏洞进口较小,且周围土质较硬,在船或木排上,用绳吊棉絮、土袋包等,在水中慢慢移动,当包进入漏洞吸引力圈,水流会拖拉吊包塞堵洞口。若洞口较大,可做成圆球或圆锥体。②盖堵法。当洞进口较大,或者有多个进口,可采用盖堵法,盖体用软帘、网兜、篷布和土工膜布等。③外月围法。当堤坝临水坡脚为戗滩,而洞口范围又较大,可用土袋筑外月围或沿坡抛土袋和粘土筑前戗台截水。寻找漏洞进口和临水截堵,均在水面以下摸索进行,很难准确及时,还必须在背水漏洞出口抢做反滤导渗体,以消压水势和制止泥沙外流,阻止洞孔扩大。若孔流已较大,在筑反滤导渗体的同时,应着手第二道措施,如做内月围等。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在寻找漏洞进口时,人体直接下水潜摸容易造成潜摸人员伤亡,因此,一般应采用水吸引力寻找漏洞进口。1983年,涔澹农场某涵洞穿孔,用钢芯棉球堵塞成功。这个闸涵截面为2.5×2.5米,1982年加修北民湖隔堤时被废除,闸首和涵身混凝土埋在堤内,用粘土堵塞。1983年汛期高水位时,涵洞被管涌冲穿,10余立方米/秒的水涌进涔澹农场,水跃射出10多米远,险情紧急。曾用钢架棱角体沉堵,未堵中洞口,后改用钢芯棉球,堵洞成功。此法是:先在穿洞的水面上用两条机帆船(15-20吨)绑扎成操作平台,将直径2.5米(视漏洞口大小而定)的钢芯棉球的钢芯架(用角钢焊接成)吊于船台三角架上,钢芯架包3-5层棉絮,用小钢筋扎紧,再用油布包6个装土麻袋(约800斤)系于棉球下,两球联系绳用6号钢筋,绳长根据水深而定,使小球吊沉时能落于洞口吸引力范围内。抛沉时先将小球投入水中,紧接着解开吊大球的系绳,使大球落浮在水面上。瞬间,小球流进洞口吸引力圈,两球系绳拉紧,大球迅速下沉,不到5分钟,大球沉于水下,对中洞口,顿时,洞出口水跃平息,再迅速投入装土麻袋和棉絮,出流逐渐减小,但还有原来1/3的出水,又用一块4×5米的帆布,固定四角展开置于水面,上加20多个土袋,同时松开四角沉于水下,帆布又覆盖在洞口上,出流几乎完全平息,继续加堆土袋,洞口完全堵死,整个抛沉堵口仅用30分钟。第二天,进入洞中观察,洞首仅有微小渗水。1992年7月8日,长沙县水塘垸外河出现洪峰水位时排水闸涵管顶部穿孔,导致堤身淘空,沉陷崩垮过半,大堤濒于溃口。发现涵洞盖板断裂漏水,防汛人员立即采取抛填草、麻袋包(内装土),加抛土和渣等办法堵漏,短时控制了漏水。由于填土太少,没有根本解决涵洞顶板断裂和覆盖层松动的问题,故在水位上涨后,渗流增加,漏水量突然加大,速度加快,随即插入许多钢管、钢架,并继续抛填麻袋包,但因未找到洞口,漏水量仍大量增加,涵管盖板和周围的土体滑落严重,堤外坡已大部下陷,堤内坡平台出现跃窝,堤身已形成空洞。抛填的草麻袋包、钢管、钢板下沉,堤顶崩塌过半,险情继续恶化。这时,指挥者果断决策,一小时内调来几车大米包,高速做成20米长的麻袋包叠成的傍堤外帮堤,涵洞出口水跃平伏,出口水流显著减少,大堤才基本稳住阵脚,止住了大堤溃口。水塘垸险情,当时堤身外坡已沉陷,堤顶塌垮过半,堤身已不能挡水,再延误半个小时即会堤倒垸溃。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利用上万个土袋和粮包,迅速抛入堤外坡水中,在堤外脚形成一道长20米、宽80米的新堤而取得成功。

防洪防到底,抢险抢到头。在一线的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一定要头脑清醒,因类施策,处置准确,坚决打赢防汛抗洪抢险救灾这场硬仗。

来源:红网

作者:李跃龙

编辑:颜新武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