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内容生产如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以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河南卫视的影视节目为例
□丁寒春 王镜宇 刘哲旋 鲁培
摘要: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和河南卫视等广播电视主流媒体在内容生产中,通过纪录片、综艺节目和影视剧等多种视听形式,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些作品不仅提升了观众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也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自信。未来,我们期待更多优秀的广播电视视听作品能够继续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为构建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关键词:广播电视内容;综艺节目;影视剧;传统文化
当今时代,文化的多样性和交融性日益增强,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了当下重要的议题。而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媒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传播覆盖面和影响力,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握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泉。然而,仅仅停留在传承的层面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一方面,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媒体形态的变化,广播电视视听内容生产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据《2022传统文化节目数据报告》显示,国风国潮已成荧屏生力军,9.5亿人次通过观看视听节目拥抱传统文化。其中,90后以及00后观看占比70%。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认为,传统文化节目深度创新,场景、剧情设计等极具感染力,传递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是学习了解传统文化的窗口。传统的广播电视视听内容生产方式已经无法满足观众对于多元化、个性化、高质量的文化需求。因此,需要通过创新广播电视视听内容生产的方式和手段,来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观众的文化需求。另一方面,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广播电视媒体的社会责任和使命。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精神根基和文化灵魂,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广播电视媒体作为大众传媒的重要代表,应该承担起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节目形式,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广播电视视听内容中,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因此,研究广播电视视听内容生产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通过对广播电视视听内容生产的分析和研究,可以探索出更加适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节目形式和制作方式,推动广播电视视听内容生产的创新和发展,同时也为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径。
一、深耕传统文化,打造纪录片文化底蕴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文化的多元化,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关注日益增强。纪录片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播方式,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内纪录片制作的重要力量,凭借其深厚的制作实力和资源优势,通过细致入微的叙事手法和精美的画面呈现,推出了一批高质量的传统文化纪录片,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展现得淋漓尽致。如,《唐宋八大家》是一部深入探究中国唐宋时期八位杰出文学家生活与创作历程的纪录片,以丰富的历史资料和细腻的叙事手法,展现了韩愈、欧阳修、柳宗元、苏轼等八位文学巨匠的风采与智慧,同时也揭示了他们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除中央电视台外,一些省级卫视也积极投入到传统文化纪录片的制作中。如,湖南卫视推出的纪录片《岳麓书院》,用新时代语境讲述千年文脉赓续。制作团队采用了高清摄像设备和先进的后期制作技术,首次将视线对准中国传统书院文化,通过声光电的现代影像展示千年学府的历史,不仅将书院的古朴典雅和书卷气息完美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而且弘扬了传道济民、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的岳麓书院文化和湖湘精神。制作团队通过艺术化的手段还原千年文脉,完成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像构建。还有《中国》《马克思遇上孔夫子》《华流潮动》《奇“喵”博物馆》等纪录片,让观众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总体来说,传统广电媒体通过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运用现代影像技术生动展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给观众提供一个了解历史、认识文化的窗口,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二、植根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多元综艺节目形式
综艺节目在近年来的发展中,虽然以娱乐性为主打,但在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方面展现出独特魅力。
中央电视台文化综艺节目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创新的节目形式,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和心灵体验,引领了综艺节目的新潮流。如,《中国诗词大会》作为一档集知识竞赛、文化普及、情感共鸣于一体的综艺节目,既展现了中华诗词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更通过一系列富有创意和挑战性的环节设计,让观众在欣赏诗词之美的同时,感受到诗词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人生智慧。还有《国家宝藏》《典籍里的中国》《简牍探中华》《诗画中国—江河万古流》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节目,都十分注重情感共鸣和文化传承,带领观众沉浸式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湖南卫视在综艺节目的制作上同样展现出独特的创意和实力,在娱乐化的内容中巧妙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如《热血诗社》《国潮守艺人》等节目,通过讲述历史典故、解读文化符号等方式,让观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又如,《声生不息》系列节目更是将传统文化与音乐完美融合,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场视听盛宴。从“港乐季”到“宝岛季”再到“家年华”,节目不仅传唱并延续着“中华音乐编年史”,更在音综中注入丰富的文化内涵。还有一类节目,注重拓展节目叙事时空感,追本溯源,从更长的历史脉络中赋能节目底蕴和深度。如,文化类剧情短综《万物友灵》,以每期剧情演绎的方式,看文物里的中华文明。可以说,湖南卫视在综艺节目的制作上,既注重娱乐性,又兼顾文化性,这样的做法不仅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也为综艺节目的创新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省级卫视层面,除湖南卫视以外,河南卫视的文化综艺节目也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视角在广大观众中产生深远的影响。2021年,河南卫视春晚《唐宫夜宴》火爆出圈。一群身着唐代服饰的少女,穿梭于《千里江山图》和《仕女簪花图》等画之间,带领观众经历了一场时空的“穿越”。节目还呈现了丰腴的唐代少女之美,舞蹈表演者眼角两道月牙形的妆容,完全再现了唐代女性面部潮流妆容“斜红”。随后,在河南卫视的元宵奇妙夜中,创造性地将场景从舞台换成了实景,让《唐宫夜宴》的演员们“溜进”河南省博物院,在真正的文物间翩然起舞。河南卫视围绕传统文化IP创作出系列精彩的文艺作品,并用技术赋能,产生了很好的传播效应。这充分证明,植根于文化自信的文艺创新,就能激活人们心灵深处的文化密码和精神力量。
总的来说,综艺节目在植根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节目不仅为观众带来了欢乐和娱乐,更在传播和弘扬传统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注重文化内涵,创造沉浸式体验文化影视剧
在现今的影视产业中,文化内涵已经成为了吸引观众的重要因素之一。影视剧作为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承担着传承文化的使命,往往会通过剧里生动的故事情节和鲜活的人物形象,让观众深刻感受文化的魅力。各大广播电视播出平台,如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和河南卫视,也纷纷致力于打造富含文化内涵的影视剧。这些作品不仅注重故事情节的紧凑与生动,更在文化内涵的呈现上下足了功夫,力求为观众带来沉浸式的文化体验。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珠江人家》是一部具有文化内涵的影视剧佳作。剧中通过陈山河、陈卫、陈立夏三兄妹的不同经历,让观众真切地感受了那段可歌可泣的燃情岁月,以及岭南的传统文化在战火年代的保护与传承。为原汁原味地展现传统岭南文化,主创团队将最具代表性的粤中医药、粤菜、粤剧三大行业元素融为一体,向观众展示一幅生动形象的粤式“清明上河图”。《珠江人家》整体呈现出对国家、对民族、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观众不仅可以深切感受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与自豪,也可以深切体会到生死相依、休戚与共的家国情怀。
湖南卫视在打造文化影视剧方面同样不遗余力。其推出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清平乐》《大明风华》《风起霓裳》《天下长河》和《去有风的地方》《小巷人家》等作品,均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作品通过讲述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时期的故事,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在创作过程中,湖南卫视注重挖掘每个故事背后的文化内涵,同时还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在画面构图、色彩运用、音效设计等方面大力创新,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这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相结合的做法,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赋予了其新的生命力。
河南卫视的《医圣》《清明奇妙游》等作品,以历史人物为原型,其富有创意的叙事方式及生动的视听语言,充分展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作品创作过程中,河南卫视注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展现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这种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的做法,既增强了作品的亲和力,也使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同时,河南卫视还善于运用新媒体手段,将作品传播到更广泛的受众群体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可以说,无论是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还是河南卫视,他们通过深入挖掘历史和文化内涵,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和富有创意的叙事方式,成功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展现给观众。这些作品不仅丰富了观众的文化生活,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历史、感受文化、思考人生的平台,让我们在欣赏剧情的同时,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他们在文化题材影视剧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文化世界。
四、利用新媒体做好广播电视视听内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发扬途径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媒体以其独特的互动性、多元化和个性化特点,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开辟了新的路径,正深刻地改变着人们获取信息和文化交流的方式。传统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往往呈现出一种自上而下、单向输出的模式,观众在接收信息时往往处于被动地位。而新媒体时代,尤其是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构建了一种全新的“参与式传播”新模式。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抖音等,可以对电视节目、电影、戏曲等传统文化内容进行评论、点赞、分享,甚至可以通过众筹、投票等方式参与到节目的创作中,成为内容生产的一部分。这种参与感和互动性极大地提高了传播的效率,同时也增强了观众对传统文化的亲近感和认同感,使他们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积极参与者。面对这一趋势,传统广电媒体应积极探索,充分利用,做好广播电视传统文化节目的有效传播。
在新的观看方式的影响下,爱奇艺、腾讯、优酷、芒果TV等视频平台迅速发展,大量优秀影视剧、综艺节目涌入平台并被广泛传播、火爆出圈。如,《大宋宫词》《梦华录》《为有暗香来》为代表的宋代题材剧,通过细腻精致的影像语言、精致器物的符号化表达以及典雅单薄的精神风骨,为广大观众再现了宋代远逸平淡、雅俗共赏的风雅生活,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美学气质,实现了对宋朝风貌、古风文化的现代性书写。这些作品通过网络传播,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建构了独特的网剧美学风格。
短视频平台以其短小精悍、易于分享的特性,成为了传播传统文化的有力工具。如,抖音上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短视频,如剪纸、泥塑、京剧等,以生动直观的形式展示出来,使传统文化在短时间内触及到更广泛的受众。此外,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更是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通过虚拟现实,观众可以穿越时空,身临其境地体验古代的生活场景,如漫步在繁华的长安街,或是置身于宁静的山水画中,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方式极大地提升了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此外,新媒体的大数据功能,还可以帮助传统媒体人更准确了解受众的需求和反馈,从而优化传播策略。如,通过收集和分析用户的浏览、搜索、分享等行为数据,可以了解哪些传统文化内容更受关注,哪些传播方式更有效,从而进行精准推送,提高传播效果。然而,新媒体在传播传统文化时也应注重内容的准确性和深度。在追求形式创新的同时,不能忽视对传统文化内涵的挖掘和阐释,避免陷入“快餐文化”的陷阱。因此,我们需要培养一支既懂新媒体又懂传统文化的专业队伍,让他们以专业、严谨的态度,将传统文化的精髓与新媒体的传播优势相结合,创作出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传播内容。
总之,利用新媒体做好广播电视视听内容的创新,是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和实践,让传统文化在新媒体的助力下,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凝聚民族精神的重要力量。
广播电视媒体作为大众传媒的重要代表,应该承担起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通过纪录片、综艺节目、影视剧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节目形式,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广播电视视听内容中,提升观众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为观众提供了解历史、认识文化的窗口,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广播电视视听内容生产应该注重文化内涵,创造沉浸式体验,利用新媒体传播特点,坚持以新的技术手段、新的表达方式赋予传统文化全新的时代内涵,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为创造新时代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更加澎湃昂扬的精神动力。
来源:红网
作者:丁寒春 王镜宇 刘哲旋 鲁培
编辑:唐盈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