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毅(长沙理工大学智能交通与现代物流研究院院长,教授)
创新是发展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路”,强调“‘一带一路’建设本身就是一个创举,搞好‘一带一路’建设也要向创新要动力”。“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创新始终是一个关键词,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引领和支撑作用,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湖南在国际产能合作和企业走出去、人才科技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创新不仅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注入强劲动力,而且也将拓展湖南“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新天地,要将“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实现与一带一路建设密切结合,走出一条湖南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之路。
加强产能合作,促进湖南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经济联动发展。“一带一路”是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创新性的合作体系,产能合作是湖南参与这一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与实体支撑,是推动湖南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合作共赢的现实纽带。2017年以来,湖南省出台了《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税收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工作的意见》等系列文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顶层设计和政策体系,成立了“一带一路”建设暨国际产能合作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湖南对接“一带一路”建设项目库,在扩大与深化对接央企、强化招商、建设境内外合作园区、财政支持、举办中非经贸博览会、开行中欧班列等方面的国际产能合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湖南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省份,要发挥自身优势,将全省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十四五”聚焦构建和发展“3+3+2”现代产业新体系、长沙创建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等与共建“一带一路”联动起来,着力创新推进先进制造业、建筑业、农业、人文科教、医疗卫生等优势领域,聚焦深耕非洲、东盟、港澳三个重点区域以及深耕重点国别,发力打造重点园区,积极推动自贸区改革实现新突破,加强建设展会、通道、枢纽、网络、园区、友城等重点平台,全力支持“一带一路”重点企业和项目。加大对“三高四新”战略和共建“一带一路”联动性产能合作上的资金、技术、设备、管理等方面的支持,与合作方共同建立生产基地、工业园区,进而形成和巩固产业链、供应链的分工合作关系,在共建“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中展现湖南作为、做出湖南贡献。
开展第三方合作,拓展湖南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新空间。第三方市场合作指的是不同国家的企业协同发挥各自优势,在第三方市场开展经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是近些年我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的创新举措,其核心理念是将中国的优势产能、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需求有效对接,实现1+1+1>3的效果。湖南拓展在非洲的第三方市场有基础、有条件、有优势。比如,德国企业普遍认为要在非洲取得成功,应积极与中国企业在非洲合作开拓第三方国际市场。湖南与德国在工程机械、新能源、汽车等先进制造业产业链上合作由来已久,早在20年前,长沙与德国便建立了经贸合作伙伴关系,与奥格斯堡市、新鲁滨市先后结为友好城市。目前,德国已成为长沙在欧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同时,湖南五大国际物流公司与外资企业开展对接,中欧班列常态化开行14条线路,通达亚欧30个国家近百个城市。借助中非经贸博览会、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等国家级平台,湖南与非洲经贸合作持续走深走实。湖南抓住中非经贸博览会、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等国家级平台落户湖南的机遇,主动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全力打造对非经贸合作新高地,积极探索对非合作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 2022年,湖南对非贸易总额556.6亿元,较2021年增长42.8%,较2020年实现翻番。湘人湘企大步走入并扎根非洲,在杂交水稻、装备制造、能源矿业和路桥房建等领域打造了一批标志性的合作成果。湖南创新在非洲开展中德第三方市场合作大有可为。
深化产学研合作,助推湖南人才、科技共建“一带一路”新发展。人才和科技是推进湖南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基础与核心资源。产学研合作具有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重要职能,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打造基础设施的“硬联通”、规则标准的“软联通”以及共建国家人民的“心联通”,强化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有机衔接,服务国际产能合作和湖南企业走出去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一是必须从全球产业体系、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视角,深刻理解产学研融合过程中,产业发展、创新要素配置和科学研究三方面功能的协同。聚焦各产业体系转型升级,依靠我国全产业链的工业体系优势,基于“一带一路”建设,在产业创新、教育创新、科技创新的新场景、新业态、新赛道中,围绕产业链前沿、重点项目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产学研一体化活动;围绕相应的产业链建设全球科技创新联盟与科创中心,打造国际科技创新基地等,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全球创新资源整合“一带一路”建设创新矩阵,践行共谋、共创、共享发展的理念,实现产业链全球布局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二是企业具有显著的多元主体性,其作为“一带一路”建设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的决策、投入、组织和实施的多元主体,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在全方位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过程中,树立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人才链等融合发展理念,进一步明确企业的主体地位,激发企业的主导作用,凸显企业的多元主体性,以企业追求的市场价值带动高校和科研院所注重的学术价值,进而实现市场价值和学术价值的有机统一。以“一带一路”建设产学研市场价值增值来最大程度激发企业在产学研深度融合过程中的主动性,形成企业市场价值增值,新增的产学研投入会传导至高校与科研院所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端,实现人才培养—科学创新—技术孵化—生产经营的良性循环,走出一条湖南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助推“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远的新路子。
创新人才发展,湖南人才培养需要顺应共建“一带一路”新需求。人才是共建“一带一路”、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的最关键的核心要素。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必然带来各行各业人才需求的新变化和新要求。这对湖南相关高校和产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带来了新的机遇。比如湖南省路桥房屋建筑领域的人才培养在国家“新基建”战略实施加快形势下,与全国一样,建筑业人才需求和培养的规模大,其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需求发生巨大变化,新基建人才需求稳步增长,就需要顺应新基建人才发展五大趋势。一是传统建筑类企业发展新基建业务,需要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型,在经营理念、技术能力和经营模式等方面升级,核心是人才。二是谁拥有新基建核心人才就拥有新基建未来,加快引进和培育核心人才,建设新基建复合型人才队伍、创新团队和跨学科创新平台势在必行,且尤为迫切。三是新基建、新场景、新赛道、新物种、新业态层出不穷,迭代发展,企业将以新需求为导向、新技术为动力、新人才为根本,作出和实施新基建新人才建设的战略选择。四是新基建成为各国人才、技术的竞争高地,新基建人才培养与各国人工智能竞争战略内容高度契合,政府层面政策性规划、统筹、支持至关重要。五是新基建需求引导,新基建技术驱动基建人才培养多元化融合发展,行业协会、代表性企业将成为新基建人才培养产学研多元融合发展和治理的重要平台。
来源:红网
作者:卢毅
编辑:唐盈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