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水清岸绿,生态环境持续改观。
□朱榕杰
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生态文明建设高度关注,并多次作出重要指示:2013年在湘考察期间要求“把生态系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保护好”;2018年在长江岳阳段考察时,又叮嘱湖南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守护好一江碧水”;2020年在湖南考察,又勉励湖南“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展现新作为”。
积极呼应殷殷嘱托,湖南见行动。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始终旗帜鲜明地将建设生态强省、美丽湖南作为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的重要内容,先后打响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湘江保护和治理等专项保卫战,积极开展污染治理“4+1”工程、163公里长江岸线整治、复绿,株洲清水塘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转型升级……这张“亮丽的生态答卷”,围绕的是三湘四水绿色发展,铺展开去则是全省上下高质量发展的“美好蓝图”。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湖湘大地落地生根、见行见效。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湖南没有辜负“这片青绿”,而“这片青绿”也在回馈湖南。截至2022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59.98%,147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98.6%。10年来,湖南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也迎来发展红。今年9月初,省生态文明建设专场新闻发布会公布,“10年来,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加一倍,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20.1%”。用益阳大通湖的农民话说:“不止鸟多、鱼多、草多、花多,还实现了腰包里的钱多。”
经济发展“去生态化”或生态保护“去经济化”都是片面的。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保护生态,不是停止发展,而是要绿色发展;发展经济,不是不保护生态,而是要让生态经济成为发展的“绿色引擎”,让绿水青山成为湖湘儿女的“幸福靠山”。
当然,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要有积极务实的方法。既要经济红,也要生态绿,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即就地转化生态优势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通过制定可持续发展政策、推动绿色经济转型、加强环境监管等措施,实现经济与生态之间良性互动,以绿水青山为底色,不断厚实产业家底。
同时,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扩大生态空间、放大生态优势。“节约优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首位要求,经济发展既要“轰油门”,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促进传统优势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推动新兴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提档加速,跑出绿色发展强势劲头;更要“踩刹车”,合理规划生态空间和资源用途,及时对重金属污染、产能落后的企业喊停,切实把每一份资源都用在刀刃上,提高经济发展的“含绿量”。
生态保护是利长远的“潜在”投资,务必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生态保护作为一项长期系统性的工作,需要持续投入和努力,不可因眼前政绩犯“短视症”而影响长远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好“潜绩”与“显绩”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多做“后人乘凉”之事,用好考核指挥棒,用完善的考核指标体系,压实压牢生态环保责任重担。
唯如此,才能推动湖南沿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方向走得坚定、走得扎实,行稳致远,在绿水青山间“借绿生金”,实现绿富共赢。
来源:红网
作者:朱榕杰
编辑:陈晓丹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