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建设农业强国、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和关键一环,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一、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愿景提供根本动力
生产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最根本的就是紧紧扭住农业生产力发展这个关键,通过农业供给保障、科技装备、经营体系、产业韧性和竞争能力的增强来实现生产效率和比较效益的提升,这就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三农愿景”的实现提供根本动力、奠定厚实生产力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农业强国,基本要求是实现农业现代化。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把农业真正建成产业、形成集群实现产业振兴,实现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端稳端牢中国饭碗,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生产比较效益,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才能实现农业强国的目标。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坚持以绿色为底色、以生态为底盘发展现代化农业,真正把农业增值收益留在农村,农村才能聚得了人气、揽得到人才,农业农村现代化一体化推进才有可能,才能把“近5亿农民常住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好。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发展好“近2亿人就业的产业”,推动农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千方百计增加农民就业,拓宽农民增收路子,特别是把农业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的留给农民,农民的腰包才能鼓起来,农民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才能不断得到提升。
二、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补短板固底板
虽然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成果显著,但与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相比,农业现代化发展稍显滞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农业现代化是短板,也是底板。因此,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言,既是补短板,更是固底板。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首先是立足于当下、破解农业现代化难题,补齐“三农”发展历史欠账,实现“四化”同步、“四化”并进,奠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平衡发展之基。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更为重要的是,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固底板。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我国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安全得到持续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大局更加稳定;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农业的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传承功能得到积极发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能更好地满足;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几亿现代化的农民释放的巨大创造力和消费潜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注入强大动力;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畅通工农之间、城乡之间的循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国际国内大循环夯实基础。
三、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为发展中国家乃至全世界贡献中国力量、智慧、方案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既基于自己的农情、国情而凸显中国特色,又遵循农业现代化普遍规律而反映世界农业发展的共同特征,因此,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能为发展中国家乃至全世界贡献中国力量、智慧、方案。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坚持人民至上,以保障人民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安全为根本着力点,是以农民为根本的农业现代化。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保障人口规模巨大的中国实现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安全、促进中国农业生产效率提高,这本身就为保障全球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安全、促进世界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加快世界农业现代化进程贡献了中国力量。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坚持“把农产品增值收益留在农村、留给农民”,是全体农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提高全体农民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差距、融合城乡发展,这就为消除全球贫困贡献中国力量,也为同样走在农业现代化道路上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解决社会贫富差距、城乡发展不均衡问题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坚持绿色是农业的底色、生态是农业的底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现代化。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坚持把生态农业、低碳乡村的蓝图变成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美好现实,这就为世界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力量,这就为同样走在现代化道路上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生态农业、建设宜居和美农村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最终有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增进世界人民福祉。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农业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本文为2023年度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编号:929)阶段性成果】
来源:红网
作者:常丹
编辑:唐盈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