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刘恋: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3-04-15 18:19:00 字号:

刘恋: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47c547ed-6ddd-4322-b58a-58f3930be895.jpg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教授 刘恋

相关新闻报道:湖南省文史研究馆举行“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论研讨会

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筚路蓝缕、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探索中国的现代化道路。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的各种现代化主张从根本上无从发现和揭示中国现代化的根本矛盾和基本问题,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才开辟了一条真正走向现代化的胜利道路。党的二十大报告在阐释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时明确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既是重大的理论创新,又是恢弘的历史实践。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新和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党的二十大报告对这一理论的理论内涵、价值目标、特征特点、本质要求、重大原则进行了全方位阐释,深刻揭示了这一理论的理论实质。中国式现代化同时是一种实践,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关键、最紧要处”实践,是决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环节。“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现代中国构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深层的文明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推现代化进程,现代化的发展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我们应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协力共进。

一、古老中华现代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角色

(一)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根基, 中国式现代化是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上的现代化,是对五千多年中华文明传承和发展的结果,是遵循深刻历史逻辑的必然结论。拥有悠久历史传统的中华文明能历经千年而不衰,得益于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传统与文明积淀,这决定了中国在世界现代化进程和当代人类文明发展中,必然要选择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也必然会走出一条不同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明发展道路。我们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由中国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决定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它所建构的现代文明,不仅包含社会主义因素,更包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

(二)现代化进程中的共同原则。现代化进程中要坚持人本主义的基本理念,这是必须要遵守的原则。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远古时代,人们的认知被锁在一个狭小的牢笼内,受自身视界范围的局限,人们把自然当成一个神秘的人格去敬畏,在辨认和协调利益方面总是顾此失彼。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我们重提敬畏自然,已经不是因为对自然“无知”而畏惧,而是在科学认识自然的基础上,在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基础上,对自然的一种敬仰和尊重。我国的传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主要是以人本理念为主,而且为了人们的生存与发展,就必须要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支持。因此,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到现代化建设中,是各个民族、地区与国家必须要遵守的共同原则。

(三)现代化进程中的方向把握。从历史经验来看,在社会发展演变过程中,总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诱惑和困局。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情况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将面临着外部环境的巨大挑战,颜色革命、网络攻击、战争威胁,金融霸权等,或者使前行者迷失方向,或者使奋进者偏离轨道,或者使久行者半途而废。现代化进程中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既要避免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又要辩证的进行对待,通过博大的胸怀融百家之长,为我国现代化进程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环境。以“兼容”和“消融”的方式,逐层地理解、选择和扬弃着自身传统的因素和外来的经验教训,这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所在。在错综复杂的境况下更要持之以恒地“守正”。因为只有坚定“守正”“不忘初心”,才能获得“邪不胜正”的自信,才能一如既往、不偏离康庄大道发展下去。从另一方面看,“守正”不是固步自封。面对世易时移,随着外界条件的变化以及自身能力的提升,“正”的主体和内核不变而其外部形式需要与时俱进。中国式现代化之路,最根本的“正”是“人民立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二、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文明意义

(一)构建文明和谐,破“文明冲突论”。现代化其实讲的是人类在资本主义这个历史阶段所形成的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为主要内容的经验过程,也就是说,它其实是资本主义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一个经验的归纳。那请问,当大家把西方当成现代化的典范的时候,有没有人问过他的资本是从哪来的?马克思曾经说过:“当我们把自己的目光从资产阶级文明的故乡转向殖民地的时候,资产阶级文明极端伪善和它的野蛮本性就赤裸裸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当我们来看中国式现代化的时候,一定要明白我们是谁,得知道自己从哪来。中国的文化是“协和万邦”和平的文化,而不是扩张的文化。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的,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我们的现代化,没有殖民、没有掠夺,而是互利共赢;没有血与火,没有战争,而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文明冲突论”表达了西方对中国崛起的担忧,也反映了西方“零和博弈”“你输我赢”“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和“二元对立”思维。从这种思维出发,只能得出“修昔底德陷阱”的历史结论,而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提供了文明多元共存的中国智慧。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增强世界和平、防止战争的力量,是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力量。

(二)凸显东方文明,破“西方中心论”。“西方中心论”是站在西方看世界得出的结论,其根本问题在于只从西方看世界,而没有从世界看西方。“西方中心论”只从这里看出了“从属”关系,而没有看到正是这种“从属”结构内在蕴含着东方必然走一条不同于西方道路的思想,如果跟随西方加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就只能成为西方的附庸。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独立自主的道路,这条道路成功将后发外生型现代化转化为内生型现代化,从而摆脱了资本主义体系的束缚。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国家相比,中国的人口规模是这些发达国家人口总量之和。中国实现现代化,世界现代化人口将翻倍增长,极大地加速世界现代化进程。在世界版图上,东方现代化打破了“西强东弱”的历史,将从根本上扭转人类文明格局。“西方中心论”的文明根基是西方文明,近代西方文明和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的结合将人类社会推向新的发展阶段。而中国的崛起是“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东方文明与社会主义现代化文明的创新结合将改写人类文明的历史,这种改写是建立在对西方文明的超越基础之上的,因而才能更加对人类文明有益。

(三)书写新现代性,破“历史终结论”。近代中国以比较窘迫的方式第一次直面西方现代化。西方殖民主义现代性扩张以被动强迫的方式,使古老中国猝不及防感受到现代化逻辑的强烈冲击,这种冲击力度之大是中国数千年历史所未曾遇见过的。真正的中国式现代化开始于中国共产党成立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可以说自此,我们的现代化才从过去精神上的被动转为主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终结了“历史终结论”,又开辟了新的历史时代。苏联模式的失败表明苏联形态的不合理性,但西方混淆社会主义和具体的社会主义形态之间的关系,简单地将其归结为社会主义的失败,进而高调得出“历史终结”的判断,这种建立在错误认识基础上的自信必然遭到现实的冲击。我们可以看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特别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这就是实践的证明。我们正是以中国式现代化为主体,我们的文化自信得到前所未有的张扬,也将能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三、民族复兴新征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是对人类社会规律的科学把握,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系统性、整体性、普遍性的真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整体性、历史性的概念,有着浓厚的“家国情怀”等国家意识。将这种代表着民族思维、民族习性、民族品质的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相融合,更能激发新的精神动力和能量。马克思主义所特有的精神品质,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含的民族精神归属相融合,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过程就是“两个结合”的推进过程,在“两个结合”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才能更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转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文化之根与精神之源,现代化发展需要民族文化的深层涵养与有力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推现代化发展,要坚持创新转化的正确价值导向。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转化,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是保障文化发展正确方向的核心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转化,要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属性,坚持民族性、科学性与大众性。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将传统文化基因和革命文化的红色基因相融合,增强“四个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推现代化发展,要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发展的和谐共生,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与现代化发展的内在统一,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协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三)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协力共进,开辟发展新境界。从历史深处走来并历经沧桑巨变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进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现代化,在回望历史、明晰现实的基础上,必然着意于互为促进的未来发展。二者唯有协力共进,方能发展提升。必须正确处理协力共进过程中如传统与现代、多元与主流、自主与互鉴等一系列重大关系;必须统筹道路独立与文化自主、正向支撑与良性互动、自我扬弃与渗透融合、文化创新与制度生成等综合要素,深入揭示二者协力共进的本质与规律。唯其如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协力共进与发展提升,才能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拓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携手共进并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在相互批判和改造基础上不断推进,形成螺旋式的促进关系。我们要顺应传统文化的强大惯性,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持续转化与创新,不断强化现代化的精神自主和中国特色内涵;同时,借助融入现代化精神,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从而不断推动两者协力共进,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我们对道路的自信,源自对文化的自信。中国不仅有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不仅是知识、智慧的积累,更是一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现在的中国人民有着高度的文化自信,这样的文化精神能巩固我们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就是我们凝心聚力,一往无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与勇气。我们要紧紧围绕团结奋斗的使命任务,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重要法宝作用,努力形成齐心协力建设现代化国家、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

来源:红网

作者:刘恋

编辑:唐盈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