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芮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大各类人才计划对基础研究人才支持力度,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担重任,不断壮大科技领军人才队伍和一流创新团队。
青年人朝气蓬勃,精力旺盛,最具创造热情和创新潜力,有挑战的决心和恒心,更具有推陈出新的非凡创造力,我国一批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的背后无不闪现着平均年龄不到40岁的青春身影。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就要做好“筑巢引凤”工作,让他们脱颖而出,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青春力量。
要营造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环境,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和渠道,让一线工程技术人员、行业专家、乡村能工巧匠、企事业单位专业骨干等优秀人才聚集到科研一线。要精简基础研究项目申报要求,放宽申报人员在学历和职称等方面的条件限制,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作为“敲门砖”,给从事基础研究的青年人才公平竞争的机会。要准确识别具有突出潜力的青年人才“千里马”,在自主项目、研究经费、平台条件等方面予以重点资助。对于国家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需要的领军人才、高端人才,要进行“蹲苗式”培养,培育一批爱党爱国、敬业奉献、技术精湛的青年人才队伍,为科技创新注入“源头活水”。
人才既要“引进来”,又要“用得好”“留得住”。这就要求我们,健全科学化评价体系,赋予科研工作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充分尊重基础研究规律和取得突破性成果周期长的特性,不仅考虑“短平快”,更兼顾“长难慢”,构建聘期考核、项目周期考核等过程性和结果性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新范式,为青年科技人才减负松绑增能。在机制上更要容错,对探索性强、研发风险高的前沿基础研究项目,建立尽职免予追责机制,让青年科技人才“潜心钻研,各展其能”,在“纠错”中“避错”。另外,深入实施“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青年英才计划”等基础研究人才专项,鼓舞具有成长潜力和科研特长的青年科技人才在重大科研项目中当先锋、打头阵,对作出特别贡献的青年科技人才,要开辟成长进步“绿色通道”,确保青年才俊发展好、有前景。
要让人才茁壮成长,还要实施弹性管理,有效激发青年科技人才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如按照事业为上、人岗相适、人事相宜的要求为青年人才“量身定制”岗位;做好“传道授业解惑”工作,充分发挥资深科学家、战略科学家、首席科学家的传、帮、带作用,让青年科研人员走好健康成长“第一步”;注重常态化教育引导,注重一对一人文指导,用“暖心”服务保证青年科技人才安心工作。精心做好服务保障工作,用好用足优惠政策,真心实意为他们“端盘子”“撑雨伞”,在薪酬待遇、住房保障、子女入学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解决青年科技人才的后顾之忧,让其加速奔向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
来源:红网
作者:李佳芮
编辑:陈晓丹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