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努力推动长沙传统文化大放光彩
2023-03-22 14:02:56 字号:

努力推动长沙传统文化大放光彩

微信图片_20230322115633.png

□王启贤

长沙古城外流淌千年的湘江水,闪烁着历史的金色浮光,浸透出文明的岁月墨香。“独立寒秋,湘江北望”,湖湘精神在长沙发源,长沙传承着三千年湖湘文脉,长沙文化圈的湖湘文化氤氲开来。一代又一代湖湘仁人志士在长沙这片热土上,头顶日月光辉,脚踏大地脉搏,顺应时代潮流,把握历史主动,不仅在中国思想史上创造了一次又一次辉煌,更在中国近现代史中书写了一个又一个传奇。新时代到来,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成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长沙正踔厉奋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长沙新篇章,大力推动长沙传统文化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大放光彩,显得尤为重要。

一、发展长沙传统文化,拥有雄厚的基础条件

“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岳麓书院斑驳而沧桑的门楹上正悬而立的狂放一联,真实折射出长沙传统文化是多种文化的巧妙融合,这一过程已历经千年,又反哺和丰富了中华文化。这种一脉相承又别具一格的创新开放属性,让长沙传统文化作为地域文化融入中国式现代化,既具备客观必然性,又具备现实可行性。

长沙传统文化发展,体现笃行真理的“两个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揭示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从长沙传统文化的实践属性来看,长沙人民自古以来就勇于变革、敢于创新、乐于创造,善于以一域之力为全局添彩。大塘文化遗址出土的白陶,蕴藏着长沙先民高超的审美意识和奇特瑰丽的想象力;四羊方尊以及那早曾侯乙编钟千年仍乐音清脆的大铜铙,让人瞬回商周先民祭祀天地、载歌载舞的热闹场景。那春秋晚期铁凹形锄和铁鼎、战国楚墓印花绸被面和玻璃、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星占》《天文气象杂占》、薄如蝉翼的素纱褝衣,都是世界之最。由此可见,长沙传统文化发展融入中国式现代化,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具体呈现。其实践要义就是要发扬“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长沙精神,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战略机遇,用更多思想理论创新成果、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创新成果,指引前进方向、回答时代之问、解决实践难题,促进物的全面丰富。从长沙传统文化的属性来看,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重要一员,长沙精神文化本身就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大观园内的精美阁楼。举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毛泽东军事思想深受王船山、曾国藩及湘军等湖湘军事思想的滋养。其“农村包围城市”游击战与王船山论述的农民战争游击战术思想等很多方面,均有相通之处。毛泽东军事思想这种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具体实际和传承优秀湖湘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典范,不仅对于打赢现代化战争具有诸多重要启示,也为当今我党在新形势下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宝贵借鉴。从这个层面来说,长沙传统文化发展融入中国式现代化,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必然要求。其内涵就是传承和发扬好长沙优秀传统文化,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深刻回答中国式现代化“是什么”“干什么”“怎样干”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长沙传统文化发展,彰显顺应时代的“守正创新”。一是哲学思想的守正创新。宋周敦颐开创理学,“二胡”大师传承创立湖湘学派,后经岳麓书院张栻发扬光大,又经王夫之发挥到极致,既开创了“躬行实践、经世致用”的传统,又为儒学从经学发展到理学作出了卓越贡献。近代长沙既是传统文化的大本营,又是学习西方推动变革进步的策源地。长沙传统文化发展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就是要继承和发扬湖湘学派治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与近代长沙革命先辈“改造中国与世界”的思想精髓,接续“三湘弟子遍天下,百代弦歌贯古今”的不朽传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廓清思想混乱的迷雾、凝聚团结奋斗的共识、找到变革进步的出路。二是文学艺术的守正创新。长沙独特天成的“山水洲城”、豪情火辣的民俗风情、独树一帜的地域文化、绵延不绝的文脉传承,为历代名流雅士、骚客诗人所仰慕,屈贾以来,歌咏赞叹,名篇如云,传世者五千。既有诗仙诗圣的豪唱高吟,情致高旷,笔情绝俗,也有文宗韩柳的珪璧宏构,奇思纯粹,返璞归真。而伟人毛泽东的雄词伟篇,更是气势恢弘,催人奋进。还有古楚国的人物御龙帛画,墨线流利,白描粉彩,技法娴熟,仿佛勾勒出“三闾在世”,更有唐代怀素“在长沙食鱼”和醉饮后酣畅挥毫,浸淫喷涌出狂草书法的恣意率直。长沙传统文化发展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就是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让长沙的历史文化遗产“活”起来,让历史文脉永续传承。三是传统产业的守正创新。两汉以来,在历代工艺创新、技术革新、产业更新的不断推进下,长沙的髹漆、纺织、造纸、造船、制墨、青瓷、釉下彩和釉下红独步天下,两千年而未衰。在商业活动上,唐宋以来便形成了长沙辐射东亚、东南亚、西亚、非洲、欧洲的商业网络。明清时期,长沙是全国四大米市之首、五大陶都之首、世界花炮中心,也是中国四大茶市之一。传统长沙文化发展融入中国式现代化,也就是要对传统技艺、非遗工艺、传统医学的传承革新,对传统优势产业变革升级,产出更多优质工业品和文创产品,向中国和世界提供更多长沙元素、长沙创意、长沙制造。同时,依托“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湖南自贸区等战略平台,重构长沙大开放体系。

长沙传统文化发展,承担付诸实践的“使命任务”。从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来看,到2035年的重点任务之一是建成文化强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具体到未来5年就是要使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从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富足、精神富有都要有的现代化。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来看,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必然要求之一。自屈贾传承的“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人文精神,由宋明理学一脉相承的“躬行实践、经世致用”哲学思想,以雷锋精神为核心的道德理念,是长沙的,也是中国的。推动长沙传统文化发展,必然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丰富的精神力量,实现物质富足和精神富有相互融合、相互促进。长沙传统文化发展,让归家成为一种看得见的乡愁、一种摸得着的回忆。宗土之情,故国之爱,至深至厚。近年来,在湖南省委省政府“湘商回归”“迎老乡、回家乡、建故乡”的推动下,在浓厚乡情的号召下,许多“昔日东南飞”的湖湘游子“今朝燕归来”,大力推进产业回归、资本回流、项目回投、人才回乡、总部回建,让发展动能在三湘四水激扬喷发。

二、拓展长沙传统文化,激发正向的赋能作用

湘江源源不断,万古奔流仍不变其宗;岳麓黉门听涛,千年洪钟依旧醍醐灌顶。殷商青铜的鼎盛、楚汉屈贾的诗赋、三国孙吴的简牍、盛唐诗文的绝唱、宋代儒学的经纬、红色热土的芳草,无不漫透出长沙传统文化的厚重和悠远。加快推动长沙传统文化发展,能从历史文化的沃土中汲取丰富营养,助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长沙新篇章。

长沙传统文化发展,可以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长沙新篇章供应“智慧源”。长沙传统文化是对历史的镌刻和经验的传承,对长沙政商、学者文人、广大民众的影响是基本的、深远的、持久的。继续推动长沙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新的、更大的辉煌,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掘出更多汹涌的智慧源泉。一是传承在立德育人。湖湘文化之所以能在中国文化历史上大放异彩,人才辈出,重视教育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给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在长沙发源的雷锋精神,发扬了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为厚植家国情怀、激发使命担当、凝聚全社会向上向善的力量提供了坚如磐石的精神支撑。我们要把立德育人与红色教育结合起来,推动红色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把雷锋精神和传统刻画入每一个孩子的心灵。二是价值在以史为鉴。历史之于长沙,是名片、瑰宝、财富,更是镜鉴。长沙是中国近现代人才的摇篮,除培育了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等晚清“中兴名臣”,以及清末民初的维新派和革命党人谭嗣同、唐才常、黄兴、宋教仁、蔡锷等人之外,还孕育出毛泽东、刘少奇、蔡和森、李达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这些名人的研究,可以正得失、启未知,可以领略他们“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的高贵气节,可以体悟他们“不以无人而不芳”“不以穷困而改节”的浩然正气,可以“只计大体之功利,不计小已之利害”的仁义忠勇。越置身他们清苦的修养之中,越跟随他们蜕变的脚步,你就越沉浸在他们创下“一部近代史,半部湖南书”这一辉煌功业的神奇浪漫里。三是功能在兼容开放。兼收并蓄、包容热情的长沙文化完全可以证明出“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个论断。长沙历来是敞开胸怀拥抱并接受新鲜的、多元的、和而不同的文化思想的。蚩尤、炎帝战败南迁,舜帝南巡、禹王治水,他们都丈量过岳麓山、饱饮过湘江水,让中原文化、南方楚文化、“三苗”文化踏上了融合之路。同样怀才不遇的屈原和贾谊都被发配来了长沙,这个举世唯一向他们敞开怀抱的立锥之地,而他们对命运不公的愤慨和对“举世皆浊”的叫板,也化作长沙人民不屈血脉里的永恒文化基因。湖湘学派更是开“三教融合”之先河,推动儒学再次新生。魏源是“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国内改革开放的最早倡导者。而曾左等则作为领袖人物,推动洋务运动,实践“师夷长技”。正是因为以长沙为代表的地域文化都主张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才能为世界文明朝着和平发展、公平正义、向善向上的方向发展,提供更多中国经验、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长沙传统文化发展,可以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长沙新篇章创造“新元素”。文化是城市的根,我们急切需要保护长沙传统特色,并挖掘隐藏在城市发展脉络中的新特色,让星城长沙的内核、灵魂、形象彰显出来。一方面,长沙传统文化作为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和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时代都为中华文化多样性、城市建设多样性提供了崭新样本。那千年弦歌不绝的岳麓书院,留下的经书典籍、笔墨青竹、雕栏玉砌,是需要后来人保护和利用好的巨型文化建筑宝库。另一方面,长沙传统文化的发展能让更多湖湘元素、长沙文创从湘江出发、奔赴大海。比如,《声生不息》是去年湖南卫视和香港影视界一个很火的合作节目。这个节目在香港回归二十五周年之际,将内地影视工业科技与曾经一度广泛影响华人世界的“港乐”深度结合,再次掀起港乐“回忆杀”的浪潮,掀起一股粤港澳大湾区“风暴”。今年,借助去年的合作平台和热度,再次和宝岛台湾影视界合作出品《声生不息·宝岛季》,可以预见海峡两岸将再次因为同宗同源的音乐文化而紧紧相连、越走越近。

长沙传统文化发展,可以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长沙新篇章合成“催化剂”。传统长沙文化对增强全民组织力、动员力产生几何倍数的效果加成,能更好发挥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推动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从拥有世界上最完整工业体系的中国制造到人类减贫史上奇迹之称的脱贫攻坚,从红旗渠到青藏铁路,从到达全国每一个角落的邮路至到达每个村的马路、电力设施等等,都证明我们国家能把不可能变成可能。一个原因是制度的显著优势,另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国家拥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就是这种来自“天下起兵诛董卓,长沙子弟最先来”的匡扶天下、四次长沙会战”中写就的民族大义,以及“代同胞愿把头颅碎”的家国情怀,赋予每个中国人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成为奋战在祖国每条战线、每个角落的奉献者和奋斗者。

三、弘扬传统长沙文化,探索稳健的科学路径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看历史,就会看到前途”。对历史文化的求索和传承,如滚滚长江东逝水,永远没有休止符。经历了数千年才形成的长沙传统文化精神,虽然它所产生的时代已变迁,但其气质、风格仍在民族性格、习俗、建筑、雕刻、艺术作品中留存,而且还将持续、深远地发生作用。

积极为国家意识形态铸入长沙风骨。中华民族能够绵延五千年,是因为“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中国人的脊梁从未被打断。湖南古代的士人和近现代的革命家就是这样最勇敢的人,既拥有国士精神,又有湘人的独特风骨。慷慨赴死的谭嗣同,在“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中尽显士人风骨;舍家纾难的黄兴,在“吴楚英豪戈指日,江湖侠气剑如虹”中挥洒豪杰锐气;豪迈浪漫的毛泽东,在“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浮现青年傲骨。岳麓书院和“湖湘学派”,就是这种“凭兹敢战英雄气”的孵化器,就是这种“实事求是,经世致用”伟大思想的策源地,为长沙留下了“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精神财富。未来,发展长沙传统文化,要坚持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让更多包括长沙传统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入课堂、入教材、入生活,引导湖湘儿女一以贯之涵养对党绝对忠诚,高质量书写中国式现代化长沙篇章。

注重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长沙创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作为“世界媒体艺术之都”“东亚文化之都”,作为广电湘军、影视湘军、出版湘军的诞生地,长沙依托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等重要阵地,在全国文创产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发挥出巨大引领作用。得益于不断创新,起源于楚国丝绣的湘绣早已享誉全球,尤其是难度更大的“双面全异绣”;长沙湘菜品牌着力推动文创理念和湘菜创新的融合,打造沉浸式、复古式、场景式消费模式,让湘菜的小炒、小吃等长沙美食举世闻名。现在的长沙,深入发掘古物古迹、非遗、老字号、美食文化,通过科技创新、品牌创建、文化创意,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比如,建立了运用现代技术修复红色老电影的“中国V谷”马栏山;打造了岳麓山-橘子洲景区、湖南省博物馆等网红打卡点;充分挖掘长沙传统美食文化的渊源,涌现了火宫殿、超级文和友、湖南米粉街等网红品牌;在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的建设中,提质升级历史老街,形成更多特色历史文化街区。新时代,长沙要继续做大做强出版湘军、广电湘军、影视湘军,推动“传统文化+科技”“传统文化+数字化”“传统文化+元宇宙”等等,继续在文旅融合、文化创意、历史文化街区上下功夫,让长沙传统文化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发挥出超越地域文化的巨大作用。

致力为社会文明建设融入长沙红色。长沙优秀传统文化和长沙精神是一以贯之、一脉相承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中华民族贡献了“建党先声”“断肠明志”“投海明志”等众多英雄群像,展现了更多“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的鲜活案例。长沙工商业人士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历来传统优良。朱昌琳、朱紫桂、龙璋、禹之谟、范旭东、章克恭等一批又一批湘商捐资捐物,为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前途、家乡的发展,办学兴教、办报扬新、办堂助困的故事值得深入发掘、广以传颂。从乐善好施到雷锋精神,从“一寸千滴红军血”的革命浴血红,到“雷锋家乡学雷锋”的志愿红,历史的传承总是惊人的相似。让长沙传统文化的这颗“红心”,成为好家风、好学风、好作风,培育更多的“红马甲”,为建设文明长沙、幸福长沙而凝聚人心、汇聚众力,让“长沙红”推动长沙“一路长红”。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五位一体”协调发展,要把标杆拉得更高,把工作做得更实,打造更多具有全国知名度、湖湘辨识度、群众认可度的长沙名片,推动“网红”长沙实现“常红长红”。

(作者简介:王启贤,现居长沙,文字工作者、文学爱好者、文化传播者,合著《王船山语要》《工业先导范旭东成功启示录》)

来源:红网

作者:王启贤

编辑:陈晓丹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