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轲帅
创新是基层党建工作发展的“驱动之源”,是我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必由之路”。当前,有的基层党组织把创新当“宗旨”,凡事必提创新,变着法出“怪招”、玩“花样”、改“包装”,这些“标签式”的创新表面看起来是“亮点纷呈”,实则损害了群众利益,增加基层负担,破坏基层政治生态。为此,基层党组织要厘清基层党建工作的“本”与“末”,警惕“伪创新”,做到“真创新”,切实回归其推动工作的本质。
增强“延续性创新”,降低“应付性创新”。在开展党建工作中,将好的创新举措和思路延续并“开枝散叶”,是创新的“提档升级”,也是将基层党建工作“走深走实”的具体表现。基层党组织要正确解读“创新”这一理念,减少盲从以及为“创新而创新”,要在大的“创新面”上完善细节,突出创新的延续性,尽可能地运作有基础、反响好、群众赞的党建项目和品牌,减少应付性的基层党建创新内容频次,切实将有限的时间、精力、经费放在有效的地方,让党建在引领基层工作持久见效。
拓展“务实化创新”,减少“务虚化创新”。基层党建工作主要任务在于服务“党计民生”,因此,创新工作要与基层治理紧密结合,牢记“为民宗旨”,找准党与群众思想感情的共鸣点、共同奋斗的着力点、根本利益的结合点,将创新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众,让群众体会到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在具体创新思路上,要以“实”为主、“虚”为辅,落实好“实”的具体举措,将更多资源下沉到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方面,为党务工作和人民群众提供精准、精细、精密的服务功能。
夯实“考核式创新”,弱化“外观式创新”。基层党建工作考核是组织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基层党组织、部门单位完成党建工作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在顶层设计上,应完善各项考核制度,善用考核权力,规避为考核而搞“表面创新”。在具体考核工作之中,要警惕类似于“今年这个项目不出彩我们搞别的,明年这个品牌不响亮我们换着叫”现象,杜绝换汤不换药。要善用“上等马”、培育“中等马”、激励“下等马”,因地制宜、因事而异,切实将创新工作由“表面文章”真正写入“群众心中”。
来源:红网
作者:轲帅
编辑:陈晓丹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