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8月29日至30日,中国共产党湖南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长沙召开,省委书记沈晓明强调“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并就实践中如何以正确政绩观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出“八条原则”。为深入阐释这一精神,我们邀请社科专家评论解读。
以下由湖南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分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共湖南省委党校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陈文锋解读:既要勇于“破”,也要善于“立”。
8月29日至30日,中国共产党湖南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长沙召开。(摄影:朱丽萍)
□陈文锋(湖南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分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共湖南省委党校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破”,本义为“石碎也”,指事物改变原有的状态,呈现新的面貌。“立”,本义为站立,后引申为树立、设立、建立、确立等意思。
“破”与“立”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不可分割,不能偏废。正所谓,“不破不立,有破有立”。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它们之间的斗争是生死斗争”。邓小平同志在1959年2月的讲话中指出,“只破不立是不对的。原来破了而没有立的,要立个新的;过去繁琐的,立一个简要的;破了不合理的,要立一个合理的”。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谈到“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问题时指出,“绿色转型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先立后破,而不能够未立先破”。
“破与立”的真谛不在于孰轻孰重,也不在于孰先孰后,两者互相转化、相互依存。即“不破不立,破字当头,立在其中;不立不破,立字当头,破在其中”。这是因为,没有“破字当头”,就不会有真正的“立”;没有“立字当头”,也不会有真正的“破”。从“破字当头”转向“立字当头”后,又必须与时俱进地转入彼此过程的“破字当头”……如此循环往复。
2023年8月29日至30日,中国共产党湖南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审议通过了《中共湖南省委关于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 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南工作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的再检视、再部署,是科学谋划和推动湖南高质量发展的再动员、再出发。
号角连营烽烟起,战鼓催征马蹄疾。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已响彻三湘大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向改革创新要动力,发挥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作用”,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一个持续深化改革创新的过程。而深化改革创新,说到底就是要运用新思路、推出新举措、创建新机制,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破除利益固化藩篱,清除妨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搞改革,现有的工作格局和体制运行不可能一点都不打破”“一定要有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跳出条条框框限制,克服部门利益掣肘,以积极主动精神研究和提出改革举措”。因此,改革就是一种“破”,创新就是一种“立”。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就是“破与立”相结合的过程。
潮起江海千帆竞,迎风奋楫正当时。湖南的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正处在高质量发展取得战略性突破的关键期。这就要求我们更加清醒认识到,加快推动湖南高质量发展还存在不少矛盾瓶颈。比如,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民生保障存在短板,防范化解风险任务艰巨,社会治理还有弱项,还存在官本位、等靠要、自我满足、封闭保守、因循守旧、畏葸不前……其中很多都是前所未有的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秉持“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继续推进改革,勇“破”善“立”,探求高质量发展新出路,闯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推进破与立,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这显然是艰难和痛苦的,也是最需要勇气和智慧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经济的长远发展问题,必须坚定推动结构改革,宁可将增长速度降下来一些。任何一项事业,都需要远近兼顾、深谋远虑,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式的发展是不会长久的”。因此,只有大刀阔斧地“破”,才能彰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魄力和决心;只有统筹谋划地“立”,才能彰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智慧和勇气。
我们理应顾大局、想长远,善于从全局角度看得失、论成败,算好人心向背、强党兴国的政治账,算好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的民心账,算好政通人和、健康发展的长远账,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政绩观、“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当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先锋闯将。惟其如此,才会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豪迈气概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强意志开启湖南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以正确政绩观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专家谈
来源:红网
作者:陈文锋
编辑:陈晓丹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