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洋
近期,湖南各地陆续部署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工作推进会议,这是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实施意见的重要体现,也是提升服务群众效能的有力举措。曾几何时,村党群服务中心挂满尺寸不一的牌子,既不美观也不实用,群众要跑到村党群服务中心开五花八门的证明,既无实效也无意义。这是一场破除基层形式主义的“淘汰赛”,也是一场深化村级减负的“揭幕赛”,更是一场增进群众满意度的“接力赛”。
减一些工作事务,在基层自治的空间上做加法。以前的村级工作种类繁多,承担了很多自身建设和村民自治以外的事务,让村级工作“负重前行”。有时候县乡交办到村的工作事务甚至是“舍本逐末”,还有的时候乡级任务按村户籍数“层层分摊”,这些都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定位“相去甚远”。当下,唯有深入贯彻中办、国办的实施意见,严格按照自治事项和协助事项目录来,划定村级工作事务“红线”,想要村级“服务”的,想要进目录“框架”的,必须拿出中央或部级文件来,否则“法无允许不可为”,给村级减一些工作事务,定一些工作门槛,纠一些偏差行为,多一些自治活力,多一些自治空间。
减一些机制牌子,在干事创业的动力上做加法。以前各职能部门都喜欢到村里挂牌子,既是工作需要同时也是为了“有面子”;各部门都喜欢考核到村、责任状签订到村,既是推动工作同时也是为了“有地位”;有些工作要求村里有方案还要求明确专干,既是抓实工作也是为了“有力量”。这挂满的牌子标语和无形的考核制度严重分散了村干部的工作精力,“身兼数职”“疲于迎检”“招架不住”让年轻村干部身心俱疲,成为逃离村干部队伍的那“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当下,唯有斩断一些不必要考核到村的项目,拆掉一些不必要悬挂到村的牌子,给村级“面子”上减负,更要给村级“里子”上减负,将减负减到实处、减到根处,让村干部腾出双手,拿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和激情投入到带领群众致富和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中去。
减一些证明事项,在为民服务的质效上做加法。证明“你妈是你妈”的闹剧好像在村级证明上还有“残留”,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便捷好像在村级证明上还有“短板”。无效的证明事项不仅加重群众办事的成本,同时还增添了村干部的工作量。当下,持续压减村级证明事项的开具,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证明事项,“好钢用在刀刃上”,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减证便民”行动、“互联网+政务服务”、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在证明开具上“做减法”,在提升人民满意度上“做加法”。
“加减法”是数字运算法则,也是基层社会治理的科学法宝,“一增一减”减的是复杂的环节、冗余的项目,增的是优化的服务、科学的效能,变化的是工作形式,是工作内容,不变的是党做好基层社会治理和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初心和使命。
来源:红网
作者:李海洋
编辑:唐盈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