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芙蓉国评论丨满目“丰”景,奏响乡村振兴的时代赞歌
2023-09-23 15:51:38 字号:

芙蓉国评论丨满目“丰”景,奏响乡村振兴的时代赞歌

2cd87f69-8b18-41c3-9638-802c048b2a6b.jpg

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白云村、高寨村、香花村等村寨,成片的高山优质稻进入收割尾声。

□张若彤

“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金秋九月,稻谷金黄,瓜果飘香,田地里一派繁忙热闹的景象,处处洋溢着丰收喜悦的心情。今年秋分,中国农民丰收节迈进第六个年头。

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既是亿万农民庆祝丰收、享受丰收的盛会,也是祈愿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国家意志的体现。我们要深刻体会开展“三农”工作的重要意义,在满目“丰”景中,奏响乡村振兴的时代赞歌。

丰收,对于辛勤耕耘的农民而言,是五谷丰登的最美笑脸;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是巍巍巨轮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石。今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历经台风、强降雨等重重考验,在“政策实”与“人努力”的双重作用下,顶住压力,迎来了来之不易的丰收季。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推动制修订土地管理法、种子法、黑土地保护法,顶层设计不断加强,粮食安全根基得到夯实;落实国家稻谷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户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开放政府大院晒粮、“青年志愿红”助农抢收,大力开展防灾减灾和病虫害防治,各地因地制宜、尽出良招。准、细、实的举措,加之辛勤汗水的灌溉,终于迎来沉甸甸的收获:内蒙古的400多万亩马铃薯正在大面积收获;辽宁铁岭的20余万亩大豆喜获丰收;在山东新泰,40.1万亩玉米陆续迎来成熟收获期……各地陆续开镰确保秋粮颗粒归仓,“大国粮仓”持续筑牢,“中国饭碗”稳稳端牢。

强农兴农,科技先行。随着数字化、智能化手段的不断发展,科技在助力“三农”发展中发挥着越趋重要的作用。走出“看天吃饭”,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种场景已渐行渐远,科技农业、智慧农业新图景遍布九州,“土专家”“田秀才”成为数字化农业发展的行家里手。“江淮粮仓”加快科技强农,今年全省选派科技特派员1万人以上,实现所有行政村全覆盖。山西长治铺上可降解的渗水地膜,有效锁住土壤水分,地处半干旱地区谷子种苗也能顺利生长。在贵阳,水肥一体机智慧控制系统等现代化手段的应用,推动螺丝椒产量显著提高,有效带动当地村民实现家门口致富。丰收节成为展现科技强农新成果的舞台,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减少环境污染、资源浪费,推动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市场化经营,助力地方农特产品做大做强,把“米袋子”装得更满、让“菜篮子”有颜有质,科技之光照亮“希望的田野”。

乡村产业振兴,重在让农民受益。丰收之后,更要增收,收益在手,才能喜上心头。今年丰收节,继续举办金秋消费季活动,此次活动将持续3个月,发布一系列惠农政策措施,举办“金秋消费季”助农集市,携手电商平台、直播平台、协会、商超、批发市场、龙头企业等主体,预计带动50万商家参与。电商平台开展“山货上头条”专项助农活动,线上平台卖力直播带货为农产品代言,让丰收节成为数字经济的延伸舞台。多地一改在各县区举办的模式,秉承“农民的节日,市民的盛会”这一活动主旨,将丰收节活动安排在市区举办,丰收节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更多的群众参与到活动中来。带着感情、带着温度的助农生产、惠农消费、为农服务措施,手把手帮助农民把地里的作物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收益,真正让粮食丰收变成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金疙瘩”,让广大农民切实感受到全社会的关心关爱、真正得实惠有收获。

“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乡村振兴,既要塑形,又要铸魂。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起步之年,办好丰收节之于乡村文化振兴意义重大。追古抚今,我国农业发展的脉络绵延分明,饱含着华夏千年文明的历史底蕴。泱泱大国,在祖国大地上生长出的乡土文化南北不同、东西各异。农民丰收节迈入第六个年头,在共同参与、共庆丰收的过程中逐渐化风成俗。揭晓“全国十佳农民”、组织丰收歌会、趣味运动会、非遗文化展演、丰收故事会,“村BA”“村超”也首次进入到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推广活动,不仅进一步调动了农民群众创业创新的积极性,也成为传承和展示中华优秀农耕文化的重要窗口,全方位展示新时代农民风采、展示乡村文化振兴在各地的实施成果。在全社会推崇重视农业、尊重农民、庆祝丰收的新时代先进文化,让全社会共享喜悦、礼赞丰收、致敬奋斗。

千里沃野如,辛勤与智慧似音符般跳动,中国“三农”人正奋力谱写出一曲曲壮美的劳动赞歌。朝着美好生活的目标不断前进,“庆丰收”将进一步“促和美”,汇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强大力量。

来源:红网

作者:张若彤

编辑:唐盈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