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非燃
9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倡议与行动》白皮书,并举行新闻发布会。
和羹之美、万物并秀。在全球化紧密相连的新时代,我国坚持把握经济全球化发展大势,致力于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行胜于言的中国行动,也是兼济天下的中国担当,更是中国梦与世界梦相融相通的时代进程。
高扬“红色党旗”之帆,“广平台”推动形成互惠共赢发展合力。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迈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大有大的样子、大有大的担当,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注重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其中,致力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如今,经济全球化面临严峻挑战,我国扩大开放的举措实实在在,在开放包容的基础上交流互鉴,始终倡导合作共赢,产业对接、战略规划,采取切实的行动做大合作的“蛋糕”,互利共赢的诚意不容置疑。我国加强多边合作,促进区域之间互联互通,实现全球互惠共享,把自身命运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努力为世界和平稳定、繁荣兴盛注入“中国力量”。
善用“文化交流”之舵,“心更近”带动多元文化交流互鉴。文化通,心相近。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擦亮“中国名片”,架起民心相通的“桥梁”,推动文化交流朝着更高质量、更广领域、更深层次不断迈进。数据显示,我国已在159个国家,设立了1500多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累计培养各类学员1300多万人,全球正在学习中文的人数超过2500万,累计学习使用人数接近2亿人。跨越了千年历史的“孔子学院”在海外星罗棋布、汉服唐装亮相异国他乡,汉字、书法、国画、京剧、中华武术、中医药……无数文化名片,折射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海纳百川的无限魅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多地走向世界,孔子学院成为展示中华文化、促进多元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途径,让交流更有“诗意”,让文化走向“远方”。
擎稳“绿色发展”之桨,“全球化”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推动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为国际社会的合作共赢搭建平台。中国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成立“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坚持开放、绿色、廉洁、合作理念,同合作伙伴在多个领域研究成果颇丰。我国已同152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与“一带一路”沿线28个国家共同发起“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倡议,涵盖基础设施建设、产能合作、经贸、金融、科技、社会、人文交流、生态环保等领域,充分体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享性与开放性,以高效的绿色发展支撑起高质量发展的“大动脉”。
在全球化发展的当今世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坚持以诚相待、普惠共享,团结合作、发展繁荣,立凝聚共识之心、行互惠合作之举,携手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来源:红网
作者:李非燃
编辑:陈晓丹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