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7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四个“重大转变”,即:“实现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的重大转变”“实现由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的重大转变”“实现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重大转变”“实现由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的重大转变”。这既是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巨大成就的系统总结,又是对新时代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的高度凝练。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成绩是有目共睹的,成绩也是来之不易的,还须不断巩固、加快提升。直面现实和未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必须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揽得瓷器活,还需金刚钻。谋划未来5年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工作,须认真汲取过去十年的宝贵经验。从思想引领到战略部署到具体改革举措;从不断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到不断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再到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从正确处理五个重大关系,到抓好五项重点工作,再到打好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组合拳”,无不需要我们守正创新。唯有不断转变思想观念,健全体制机制,完善法治保障,坚持决心不变、力度不减、尺度不松,才能接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爬坡过坎、赢得关键之战。
诚然,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都有专门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进行具体落实,比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环境局在部署,公安、法院在执法,人大、政协在督察等。但光有这些还不够,必须要充分发挥党的群众路线的威力。
首先,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是为了群众。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我们日用而不觉却又须臾不可或缺的必需品。蓝天、碧水、净土、清气、金阳,风轻云淡、草绿花红、虫洞鱼潜、莺歌燕舞,这一切,不仅关系着经济发展、文明进步、现代化建设,更关系着每一个人的工作生活。因此,进行生态文明的共建共享就是题中应有之义。
其次,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要依靠群众。现实中,还存在着、发生着不少生态环保问题。比如,投资巨大的排污工程是否起作用,是否有人管理维护;比如,非法捕猎野生动物是否有所抬头、禁渔是否执行到位、垃圾分类执行得好不好,等等。这些事关生态环保的大情小事,如果全都交给政府及执法部门来处理,未必能做到及时和严格。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的力量是无处不在的。唯有将群众发动起来,让人人有责,人人可为,才能确保生态环保各项举措落到实处,从而筑牢生态文明建设根基,共同谱写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新篇章。
为当代计,为万世谋。让我们牢记叮嘱,人人负责、人人作为。牢记“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来源:红网
作者:陈立
编辑:陈晓丹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