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发治
2018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从湖北宜昌乘船考察长江,来到湖南岳阳,在长江边提出“守护好一江碧水”的嘱托。近年来,岳阳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针对私捕滥捞和“化工围江”等破坏长江生态环境的乱象展开一次次攻坚。(7月18日 央广网)
洞庭湖生态文明建设,是确保湖南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习近平总书记说:“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筑牢生态文明建设底线,促进“绿色转型”是关键,只有擦亮了“绿水青山”的生态底色,才能确保一江碧水永续东流。
渔民有生计,禁渔才能有实效。洞庭湖禁渔,不能一禁了之,不能把渔民甩上岸就不管了,需要多方开发就业渠道、设置公益性岗位,让渔民稳得住、能致富,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渔民“私捕滥捞”问题。于此,湖南积极帮助“洗脚上岸”的退捕渔民通过发展养殖业转岗转业、开展技能培训等,让他们重新吃上了“生态饭”。对于年龄较大的渔民,通过发放补贴、购买社保等方式,让他们老有所依,彻底改变了以前“靠天吃饭”的状况,提升了他们的幸福指数。
企业巧转型,治污才能出长效。洞庭湖周边曾过度依赖矿产资源和重化工业“吃饭”,长期向洞庭湖和长江流域排放了大量废水、废气、废渣,环境被污染的同时也让周边群众怨声载道。湖南借用科技创新巧力,推动企业积极进行“绿色转型”。对于沿江化工企业的退出搬迁,不是让其进行物理搬迁,而是倒逼其向绿色化、精细化、高端化转型,从根本上削减排污总量,建立治污长效机制。面对环境问题,必须经济、生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既要提升产业的“含金量”,又要促进其“含新量”“含绿量”,才能实现从“化工围江”到“绿色护江”,实现人与社会和谐共生。
法律“带牙齿”,保护才能见真效。建立“带牙齿”的刚性制度,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坚决打赢环境保护的攻坚战,才能见真效和实效。对于“私捕滥捞”行为需要“水陆并进”,整合公安、渔政、市场监管等部门力量,建立起从“水里”到“餐桌”的全链条监防网络;对于排污不达标的企业,坚决停产、转移、整改,实施“零容忍”的态度,以法律为武器,筑牢生态防线,绘美生态底色。
“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历史把千百年来生态环保的洞庭湖交到了我们的手上,我们有责任守护好这一江碧水,让它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永续东流。
来源:红网
作者:李发治
编辑:唐盈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