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官敬
未感染先吃药、大量囤积药物、出门“恐慌症”、捆绑销售连花清瘟……随着各地不断优化调整防疫工作举措,少数群众心理发生微妙变化,对病毒防控存在“自我恐惧”和“自我焦虑”。不得不说,疫情防控三年给广大百姓群众筑牢了绿色生命屏障,也让少数群众滋生出了“依赖心理”。正因如此,当优化举措纷纷出台,那种被呵护的体验稀释,少数群众就出现了防疫焦虑情绪。抚平后疫情时代的公众情绪,还须抓好抓细、做深做透。
科学防控不普及,谣言和邪气就会滋生。事实上,每一次的社会焦虑,同谣言传播不无关联。甚至,很多社会恐慌和焦虑,就是由于极少数人肆意传播谣言、裹挟社会情绪,导致产生负面情绪和消极心理。后疫情时代,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根本没有变,不能让少数别有用心之徒趁机利用,还得从普及科学防控举措与知识做起,切实加强社会面的防控宣传,缩减谣言的生存空间。此外,加大对谣言传播、伪科学的打击力量,才能营造科学防控、精准防控的良好风气。
大智治制,小智治事。构建起党群共建、社会参与、联动协同的防疫常态机制,是走好后疫情时代的必备之路,也是常态抓好疫情防控的重要保障。可以说,在抚平社会防控焦虑情绪路上,还需发挥健全机制的保驾护航作用。对于政府而言,维护群众的核心利益是使命所在,让群众过上美好生活是宗旨所向。唯有教育和支持群众科学防控,才能真正构建起防疫的科学屏障。
当然,群众才是防控的“第一责任人”,自我才是生命健康安全的“第一关卡”。焦虑情绪是个人的思想跑道被某种负面的、消极的思想所侵蚀的结果。因此,如何树立起科学防控的理性心态,还得从加强个人常识素养做起,真正让相信科学、相信政府、相信防疫体系、相信三年防疫积累的丰富经验,成为个人自觉和社会自觉。
每个人都是后疫情时代的重要一环,整体防疫的力量源自每一个人的防疫能量。社会焦虑情绪不可取,它将对建立防疫钢铁城墙起到负面作用。我们要坚决打击囤积居奇、传谣造谣、负面干扰、鼓风造假等各种不法行为,不断扎密科学精准防控的社会机制网。此外要以政府为主导,有序动员和科学指导群众参与,及时疏导社会负面情绪,让清风正气、团结一心成为后疫情时代防控的底色与主流。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得学会自我消化、自我修养、自我约束,保持头脑的清醒与理性,守住三年防疫来之不易的局面。
来源:红网
作者:段官敬
编辑:陈晓丹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