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丁文
人民城市,让人民生活更美好!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并对“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做出了重要部署。这是新时期推进人民城市建设的重要指南。
城市是人口最密集、产业最集聚、污染排放最集中的地方,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通过持续开展生态修复和功能修补,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城市环境更加宜居,城市实现了量质齐升。十年来,全国累计开工改造老旧小区16.3万个,惠及居民超过2800万户,297个地级以上城市实行垃圾分类,覆盖1.5亿户居民。我们既有城市扩容的大手笔、也有拉开城市骨架的“工笔画”,更有城市有机更新的“绣花工夫”,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当前,我国城市发展已经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2021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到64.72%,建成区面积6.2万平方公里。全国共有105个城市城区人口超百万,迈入大城市行列。但一定程度上,我国城市发展存在大而不优的现象。“重地上、轻地下”“重高楼、轻绿色”“重规模、轻品质” 的粗放发展模式在少数城市仍有存在。新时代城市发展,要从注重规模扩张向注重品质提升转变,从扩增量向优存量提升。从总体来看,我们已经进入城市更新的重要时期,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基础设施补短板,更新改造等方面的任务量也很大。城市发展要把生态和安全放在最为突出的位置,要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为引领推动城市人居环境整治,以城市人居环境整治带动城乡人居环境提升。
在城市体系结构上,提升中西部大中城市的发展能级,优化中心城市与县城及卫星镇发展的联系,将新型城镇化的“筋骨”撑起来;在城市内部结构中,推动总体低密度、局部高密度,将城市功能融入山水等大自然中,使城市功能的“血脉”活起来;在城市功能优化上,要坚持精细规划、从容建设,畅通交通微循环、加强建筑微改造、细化社区微治理。减少大拆大建,减少建筑垃圾,提高建筑设计标准、延长建筑使用年限标准,增加建筑安全“冗余”,通过城市更新,使城市的“里子面子”都提起来。
来源:红网
作者:郭丁文
编辑:唐盈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2022/11/08/12022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