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瑞祥 李龙
生态兴则文明兴盛,绿色强则崛起在望。湖南岳阳东山镇近年的实践证明,保护环境与绿色崛起是相向而行,相互促进的共同体。而今这个“万里长江入湘第一镇”步步皆入景,所望皆诗意,成为湖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守护好一江碧水”殷殷嘱托的典型样板,成为湖南“岸线生态全面修复、能源产业日趋兴旺、交通区位优势凸显,家园环境愈加美好”的绿色发展排头军之一。
生态修复正当时,转变思路天地宽。作为长江入湘第一镇,近年来,东山镇强力开展以乱建、乱占、乱堆、乱采“四乱”为重点的长江岸线专项整治行动,一改之前砂堆如山、垃圾散落、尘土飞扬的乱象,全面修复长江岸线生态。东山镇着力将生态文明建设与加速构建绿色产业体系结合起来,落实“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实施方案,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等重大工程,对长江沿线1000米范围内的畜禽实行全部退养,对沿岸所有湖泊和水库禁止投肥养殖,深入整治长江排渍口,河长定期巡江,大堤和江面保洁保持常态化。以此厚植绿色发展理念,补齐生态“欠账”,逐步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愿景一一实现。
借力时代东风,夯实绿色成果。随着新兴业态的生长、特色产业的壮大、农科教协作的深入,如今的东山,不断走向绿色振兴。这里依托长江黄金口岸和内湖水系孕育的生态土壤,全力推进农田“旱改水”项目。同时坚持把拓宽产业销售渠道作为壮大集体经济的支撑点,大力推广电商、新型农业主体和家庭农场……生态成为推动产业经济发展的亮点,通过绿色与现代产业的结合,带动岳阳乃至三湘四水的绿色发展脚步。
因江而兴促发展,临港集群见真章。破除“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对立”的错误观点,就要让绿色发展理念在湖南深入人心。而今东山镇实现“一极三镇”的建设,加快打造临江、临港项目集群。两大能源项目顺利动工;首期300亩土地开发全面启动;深水码头、沿江公路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公铁两用大桥列为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东山镇承接产业转移,拉动区域经济发展,“大抓产业、主攻工业”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长江之畔,又将崛起一座铁路、水路联运枢纽。持续打造山水林田湖交融相映、产业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景象,这座三湘“能源小镇”正在释放“黄金效益”。
建设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大美湖湘,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坚持生态发展方向不变,方能推动湖南绿色发展行稳致远。以无数小镇点缀三湘大地,湖南人民正用实际行动书写“领航中国·湖南篇”生态文明建设的壮丽画卷。
来源:红网
作者:苗瑞祥 李龙
编辑:陈晓丹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2022/09/12/11819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