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观潮快评丨乡土间的道路,映照着新时代文学的诗和远方
2022-08-03 21:53:44 字号:

观潮快评丨乡土间的道路,映照着新时代文学的诗和远方

微信图片_20220802224508.gif

8月3日,是中国作协湖湘行的第六天,也是此次文学之旅的收官日。

此刻,十八洞村和清溪村内,氤氲的热气仍包裹着当地群众,但他们心中所蒸腾的“热”,不单单来自于这盛夏,还来自于这几日作家团到访的激动,更来自于对新时代文学和美好新生活的期盼。

图片

▲ 8月1日,“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启动仪式在益阳清溪村举行。(朱丽萍 摄)

六天时间,中国作家协会在湖南湘西、益阳等地举行了“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启动仪式、“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启动仪式等系列活动,同时,召开了中国作家协会第十届主席团第二次会议。

聚焦“两大计划”,带着泥土芬芳的“乡”字属于关键字。这背后,是中国作协与湖南对“山乡巨变样本”的通盘考量,与新时代文学对乡土情的追溯与传承。

时代的变迁、乡土的栖居落实到具体层面,便呈现为文学的“在场”。就像大自然借蝉鸣传递夏的信息,作家的笔墨只有沾满露珠,才能更好地传达人民的声音。

不难窥见,乡土间的道路,正映照着新时代文学的诗和远方。

从火热湖湘行中

感悟文学“在场”的力量

此次中国作协湖湘行,一个小细节让人感动不已。

在益阳清溪村,一位自称卑微的人,在现场举着纸张。经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前去询问才知,他想要著名作家莫言先生的签字,以此作为一个传家宝传于后世,让后代知晓今天火热的时代、火热的生活。

图片

▲ 著名作家刘慈欣在立波清溪书屋为读者签名。

而他,只是当地群众的一个缩影。这几日,无论是十八洞村内,游客们纷纷请著名作家签名;还是清溪书屋内,粉丝们捧着书籍早早在此守候,人潮涌动的背后,反映的是人民群众对作协活动的鼎力支持,及其与文学盛事零距离接触的感动。

当然,感动的不只是群众。

比如,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何向阳向观潮君表示,“这次活动给作家们提供了一个集体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机会,它打开了作家更宽广的眼界”;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梁鸿鹰也很有感慨,“湖南不愧为文学之乡,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群众的热情,以及他们对‘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 ‘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的呼应,这深深打动了我”。

海南省作协主席梅国云向观潮君分享了他对此次活动的评价,“中国作协组织如此高规格的活动,实际上是让全国各地的作家回去以后,共同研究和探讨我们如何推动文学的力量来书写乡村巨变,促进和改变乡村的精神风貌,我觉得意义在此。”

事实上,此次文学之旅,不仅让每一个参与者感受到了湖南这片文学热土所蕴藏的魅力,更感受到了文学抵达生命原乡后所散发出的精神力量。这,也是文学“在场”的力量。

从双向奔赴中

期待文化湘军展现新作为

为什么此次中国作协将出行目的地选在湖南?这背后是中国作协与湖南的双向奔赴。

1957年,周立波以清溪村内的真人真事为蓝本,创作了一部关于人民、关于乡土的不凡叙事。字里行间,他把一方地域的山乡巨变展现在世人眼前,以一己之力影响着一个村庄、一个时代。从此,清溪村成为了当代文学的重要地标。

2013年,民生的愿景传递到十八洞村的山巅云雾,习近平总书记在此首倡“精准扶贫”,村民们敏锐感知到了山乡巨变的气息。从大山深处贫瘠的叹息,到富足日子里的恒常欣喜,十八洞村成为了中国精准脱贫的样板,成为了新时代红色地标。

从这两个地标,我们可以看到,湖南不仅有深厚的文化基底提供原动力,更有大量精彩的人民故事等待被挖掘、被传唱。这是一种能让文学“在场”的底气与实力。

图片

▲ 8月1日下午,张庆伟、毛伟明在长沙会见铁凝、张宏森一行。(图片来源:湖南省政府网站)

8月1日下午,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庆伟,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在长沙会见了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一行。张庆伟表示:“希望中国作协与湖南全面深化交流合作,在湖南经常开展文学活动,对湖南重点作品、文学人才加大支持,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推动湖南文艺事业繁荣发展。”

这是一次诚意满满的会见,昭示着中国作协和湖南在攀登新时代文学高峰方面的努力与雄心,这足以让我们对接下来的文学创作充满信心。

从盛大计划中

憧憬中国文学整装再出发

诚如张宏森所言,“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再到农业农村现代化,历史每前进一步,都将是里程碑式的壮举,在这样史无前例的征程中,文学不能缺席”。

图片

▲ 湖南益阳清溪村今貌。

当历史的脚步踏进新时代的钟声,这个国度对土地上发生的山乡巨变应当有更加具体、熨帖的细节,而这需要文学“在场”,发挥其记录细节、反映时代的力量。中国作协“两大”计划的盛大启航,便是这一逻辑的最好注脚。

因此,我们期待,以此次中国作协湖湘行为起点,更多新时代作家能从乡愁的那端再出发,去书写乡村振兴战略下中国乡土社会发生的沧桑巨变,去书写农业、农村、农民在新时代焕发的新变化新面貌新风尚。

我们也呼唤,一个个新时代作家,能够借着接地气、冒热气的乡土故事,把无数个“小我”融汇进发展的洪流,汇聚成能体现新时代特点、动人的“大我”。

这是新时代作家的职责所在,也是文学的使命所在,更是文学的力量所在。

我们相信,这些从乡土间走出的文学作品,不仅能推动中国文学整装再出发,还能见证岁月更迭下,我们国家经历的新时代山乡巨变,更能推动整个社会向更美好的彼岸泅渡。

352054600f9a4c3cacac01cc76ccc889.gif


来源:红网

作者:刘昱

编辑:钟星月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