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评论|揽镜自照方能心不蒙尘
2022-06-25 09:16:54 字号:

评论|揽镜自照方能心不蒙尘

镜子乃生活平常之物,几乎是随手可得,日日相见。不过,对于镜子的内在奥义,不是每一个人都清楚。

镜为何物?镜有何用?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在一个逐美、审美的时代,人人都依赖正衣冠之“铜镜”,出门必浓妆淡抹,梳洗打扮,绝不以衣着不齐、蓬头垢面见人。

然而,在“以人为镜”方面,还存在差距。其实,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只要敢于、善于对照检查,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一面镜子。当然,人镜比铜镜更复杂,通常分为两种,即,正面之镜,反面之镜。

一个人要想找到自己的内在缺点和劣根性,首先得找到镜子。

正面之镜何处寻?在历史的长河里、在经典的书籍里、在媒体的传播里。从我们接受的教育来看,一般以正面典型、正面之镜居多。比如,革命先烈、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感动中国人物等就是很好的正面之镜。不过,对于这些正面典型,有的人觉得太久、太远,只是把他们当着故事来听,而不是当着镜子来照,所以一些坚定的信念、高贵的品质、优良的作风,很难入脑入心,外化于行,最终导致对典型的印象越来越模糊。

反面之镜何处寻?在案件通报里、在警示教育片里、在血泪写成的忏悔书里。相比正面之镜,直面反面之镜更需要诚意和勇气。因为一个人一旦敞开心扉、揭开面纱,就会见血见肉,原形毕露。比如,在永州市“镜鉴”以案促改专项活动中,周新辉、周立夫、唐军等系列严重违纪违法案就是身边的反面之镜。特别是在专题民主生活会环节,当地的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以这些落马官员为镜鉴,揽镜自照,找病灶,挖病根,很有针对性。同样,在警示教育片和被查干部撰写的忏悔书中,反面之镜处处可见。比如,他们在违纪违法的具体表现,包括走向贪腐歧途的动机和诱因等。

找到镜子之后如何用镜也很关键。有的人浮光掠影,只照优点、不照缺点;有的人觉得自己内心坚定、意志顽强,不会陷入泥潭,不必揽镜自照。其实,镜有多面,人也有多面。只要深看一层,未必没有问题或者滋生问题的可能性。面对这些反面之镜,每个人可以尝试追问两个问题——自己是不是存在同样的毛病?如果自己是他们,会不会做得更好或者做得更差?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并不是不存在问题,而是讳疾忌医;并不是不存在贪腐的可能性,而是权力的级别不够、贪腐的诱饵不够。一个人只有在认真回答好这两个问题之后,再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心态来面对,才能收获实效、柳暗花明。

铜镜平白明亮,人镜深不可测。在欲望和侥幸相互交织、诱惑无处不在的名利场中,要始终做到云淡风轻、心不蒙尘,必须得常常深思自省,时时勤拂拭。

心尘时时起,何以除心尘?曾子在回答老师孔子提问时说:“吾日三省吾身。”《格言联璧·接物类》中的建议是,“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大道至简,守正守心。问来问去,所有的答案都在自己的心里。其实,每一个人,特别是党员干部,只要每日三省己身,静坐常思己过,及时揽镜自照,纠偏纠错,让爱廉之心与爱美之心同修,自然能心不蒙尘,行稳致远。

来源:红网

作者:王城长

编辑:陈晓丹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