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邓清波
12月23日,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赴永州市调研,勉励相关企业负责人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持续提升工业化、信息化水平,争当行业“隐形冠军”。
“隐形冠军”是一种新类型的企业,企业规模为中小型企业,但业务规模稳居世界前列,业务范围辐射全球,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对经济贡献很大。对于中部地区的湖南来说,当前正是要大力培育“隐形冠军”的时候。因为,湖南要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迫切需要涌现大批业务专注而质量精良,从而能够支撑先进制造业发展、体现科技创新成效、能够助力对外开放走向世界的“隐形冠军”。所以,此时此地,勉励企业争当行业“隐形冠军”,可谓恰逢其时。
而尤其值得注意的,则是“持续提升工业化、信息化水平”,这一论断对于湖南“隐形冠军”健康蓬勃发展有重要意义。
早在2018年首届“中国造·隐形冠军”评选时,排名前十位的“隐形冠军”中,长沙企业就占有三席。湖南省委、省政府也出台了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系列政策,着力实施“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培养细分行业“隐形冠军”。但是,需要看到的是,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的经济环境的变化,给国内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而湖南致力于打造“三个高地”的使命任务,又对省内中小企业的加快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成长为“隐形冠军”,更加需要找对方向走对路。
“持续提升工业化、信息化水平”,就是一个非常及时的提醒。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同样,信息化也为湖南中小企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有志于成长为“隐形冠军”的企业,必须把握时代脉搏,积极抢抓巨大机遇。只有不断地提升工业化、信息化水平,才能使企业产品的制造更加精良、创新更加高效,从而在全球产业链中不断取得优势地位,乃至成为难以被取代的“隐形冠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前车之鉴足为明灯。笔者前年赴德学习时了解到,作为经济强国的德国,其99%的企业都是中小企业,但这些中小企业对德国经济的贡献率高达56%,有很多产品在全球市场居于领先地位,成为“隐形冠军”。然而,德国“隐形冠军”繁荣的背后,存在着不小隐忧——德国中小企业对数字化的认识普遍不足,目前,德国数字化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贡献,仅为5.4个百分点。根据麦肯锡研究机构数据,这会让德国在8年内失去5000亿欧元的产值。对包括“隐形冠军”在内的很多德国中小企业来说,跟不上技术革新的潮流,可能会真的彻底“隐形”。因为,不管曾经多大多强,一些行业和产品,也可能因技术革新而被淘汰。
显然,中国中小企业必须避免重走别人的弯路,利用后发优势搭乘工业化、信息化的快车实现赶超。正是从这个角度来说,强调企业成长为“隐形冠军”必须“持续提升工业化、信息化水平”,可谓振聋发聩,必须引起企业家们的重视。就各级党委政府而言,为企业提升工业化、信息化水平给予及时雨般的政策指引,出台更多引导“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利好举措,则必将推动湖南加快涌现出更多的“隐形冠军”,为实现“三高四新”使命任务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
来源:红网
作者:邓清波
编辑:张瑜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2021/12/25/10679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