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上午,纪念湖南省关工委成立35周年暨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表彰大会在长沙举行。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各个历史时期,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青少年,把青少年的培养放在特殊重要的地位。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关心下一代工作作出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为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更是把抓好后继有人上升为根本大计,这对做好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在一代代人的新老交替、接续奋斗中向前推进的。青少年是社会中最具活力、最有创造力的因子,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生力军。他们的成长成才直接关系到党和人民事业的兴旺发达,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我们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放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去认识,把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贯彻好落实好。
要坚持服务青少年的正确方向,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持续深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德为才之帅,世界观是总开关。只有培养和造就一批又一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时代新人,党和人民的事业才会一往无前,共和国的江山才会永不变色。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持之以恒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和武装青少年,引导他们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激励他们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把自身成长与国家发展、人民需要紧紧结合在一起,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在为祖国为人民为社会的拼搏奉献中绽放青春光彩,点亮美好人生。要特别注重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让红色基因和革命传统在年轻一代身上永续传承。
随着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青少年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年轻一代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诉求日益增长,在成长过程中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采取符合青少年特点的方式方法,关注他们的诉求、解决他们的困惑、保障他们的权益、满足他们的需要、促进他们的发展,引导他们长知识、见世面、经风雨、受磨炼,在自强自立中养成健全的人格,拥有健康的体魄,储蓄广博的知识,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努力成长为明天的栋梁之才。对困境青少年等特殊群体,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让他们切身体会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以及社会的大爱。
各级关工委组织是党委政府教育青少年的参谋和助手,联系青少年的桥梁和纽带。广大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是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力量。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充分发挥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时空优势和亲情优势,砥砺奋进,开拓创新,为培养好祖国的下一代发挥余力余热,贡献智慧力量。全社会要积极主动为老同志关心关爱青少年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提供保障,让他们在关心下一代的广阔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
关爱青少年成长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要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关工委主动作为、社会各界积极配合的基础上,尽可能凝聚一切可以凝聚的合力,调动起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性,推动形成关心下一代的浓厚氛围。要注重宣传表彰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发挥好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形成“一花引来百花开”的效应。同时,要大力弘扬“忠诚敬业、关爱后代、务实创新、无私奉献”的“五老”精神,学习“五老”、爱护“五老”、尊重“五老”,重视发挥“五老”作用,影响和带动更多的老同志参与到关心下一代工作中来。
未来属于青少年,希望寄予青少年。我们相信,有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广大老同志的真情付出,有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一批又一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会像泉水一样喷涌而出,为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红网
作者:刘海涛
编辑:张瑜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2021/12/23/10672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