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系列评论之四
时间,是真理的挚友。
回看湖南过往五年,深化改革硕果累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著,“三去一降一补”取得重大成果,“一件事一次办”改革经验上升为地方标注;对外开放成绩连连,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成功获批建设,中非经贸博览会落户湖南,在湘投资世界500强企业达180家,国际经贸“朋友圈”拓展至2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一个个实例,一串串数字,彰显了湖南这五年在改革开放方面的成就,亦昭示了这样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 深化改革开放,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是历史永恒的主题。
现在,随着主体框架的基本搭建完成,改革开放工作已到了向纵深推进的关键时期。湖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指出,未来五年,要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新高地。
乘历史大势,走人间正道。
可以看到,在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指引下,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新高地,正是湖南未来五年改革开放工作的指挥棒,亦是湖南当下的一项使命与担当。
从改革与开放的辩证关系来看,改革是开放的条件,开放是改革的外部推动力。改革和开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这是实现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新高地这一宏伟蓝图的机制选择。湖南当从这一内一外两条动线,制定不同战略,共同发力。
对内,要敢于触及深层利益关系和当前主要矛盾,找准改革的重点难点。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告诉我们,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主要矛盾。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而报告深刻落实这一方法论,指出下一步的改革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其中,让市场活跃起来、有序起来、安全起来,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一条“主动脉”,也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当前,不少企业面临资金紧张、成本上升、需求萎缩等重重压力。大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是不能回避的问题。
报告指出,要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壁垒,让广大企业和个体户发挥更大作用。通过一系列诸如继续减税降费、减租降息的具体措施,有效缓解企业实际问题,让政策能够真正惠及市场主体,让市场更为活跃。
但倘若是无序的“活”,那也会影响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这就呼唤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而“高标准”的核心便是效率与公平。
报告中,针对效率问题,要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打造规范统一、共享共用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针对公平问题,要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刚性约束,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如此一来,市场在活跃的同时,也就走向有序。
当然,这也要求不断完善经济治理体系。报告中,从财政、金融、政府职能转变等多角度提出了具体措施,为打造现代化经济治理体系做出了明确的战略部署。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依次得到落实,改革水平也将会到达新高度。
对外,要坚决破除思想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藩篱,加大开放的深度广度。
长久以来,人们总将“开放”与“沿海”相等同,认为开放是沿海省市的事。但事实上,内陆开放是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最大潜力和动力所在,是拓展开放型经济广度和深度的关键所在。
因此,对外开放,内陆也是高地。
“湖南将深入推进开放型经济新体系建设,构建更加完善的对外开放支撑体系,推动高水平引进来走出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党代会报告推动进一步开放的宣示掷地有声。
将目光放到报告中的具体措施:健全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有望直接将投资自由化推至新的高度;优化外贸结构,大力发展贸易新业态新模式,为有效扩大进出口规模提供可能;而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健全对非经贸合作体系,做大做强各类国际经贸合作交流平台,则展现出湖南坚定对外开放的信心与诚意。
眼下,湖南站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的历史高点,我们相信三湘大地将会在深化改革的基础上,从内陆起飞跨越海洋走出国门。走向未来,湖南开放崛起的蝶变,终会翻开“国际范儿”的湖南新篇章。
文/红网时刻评论员 刘昱
来源:红网
作者:刘昱
编辑:刘艳秋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2021/11/26/10466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