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在北京胜利闭幕。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全面系统地回顾了百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的光辉历程,科学精辟地总结了百年伟大历程所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既追溯历史、总结经验,更着眼未来、指明方向,也标志着党团结领导人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正式启航。
《决议》是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光芒的重要文献,是取得伟大成就的宣言书。我们要自觉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召开营造良好氛围,为推动湖南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原原本本系统学。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充分肯定了十九届五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从“三个需要”分析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必要性,详细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取得的“四个重大成就”以及“四个庄严宣告”,系统阐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十三个方面”的非凡成绩,指出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五大历史意义”,提炼出党带领人民进行伟大奋斗积累的“十个方面”的宝贵经验,并对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工作进行了科学擘画,是一个有机统一、缺一不可的整体,是一个催人奋进、激动人心的报告。当前,我们必须把原原本本研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只有把学习精神的关注点和着力点放在原原本本学上、放在系统学上,才能系统完整地掌握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思维逻辑,准确深刻领悟其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为下一步深入学习打下扎实牢固的基础。
上下贯通深入学。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是一个逻辑严密的大文章,从开头到结束构成前后呼应、环环相扣的有机体,虽然每个段落有各自的内在逻辑,但段与段之间又都统一服从一个普遍逻辑,是一个密不可分的逻辑体。所以,研读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时既要首尾相顾,又要通读全文、一气呵成。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时既要弄懂各个段落之间的关联,也要把这些部分上下贯通起来。比如既要弄懂“三个需要”的精髓和内在联系、“四个伟大成就”与“四个庄严宣告”的精髓和内在联系、“十三个方面”非凡成就的精髓和内在联系、“五大历史意义”和“十大历史经验”的精髓和内在联系,又要统筹考虑和把握所有段落之间的严密逻辑思维。再比如,我们要学好关于“四个伟大成就”,同时也要学好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十三个方面”非凡成就,但我们不能满足于表面的学习,一定要沉下心来认真思考,把“四个伟大成就”与“十三个方面”非凡成就联系起来学,将它们放到党史教育中来学。总之,要宏观把握、上下贯通地认识到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的内容与逻辑。
咬文嚼字反复学。“咬文嚼字”并不是死抠字眼儿,也不是故意卖弄自己的学识;“反复学”并不代表机械重复,并不是浪费时间。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站在党的百年奋斗征程与第二个百年新征程的历史新方位总结昨天的苦难辉煌、阐述今天的使命担当、展望明天的伟大梦想。比如,在“创造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成就”一段指出“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这就是在“七一”重要讲话“三个彻底”基础上创新性提出的,意在向世界宣告从那时候起中国人民就站立起来了。又比如,公报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这一提法是首次提出,向全世界宣示我们的指导思想不仅是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更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再比如,在港澳问题上,“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首次出现在公报中;在台湾问题上,“反对外部势力干涉”“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亦是首次出现。等等,这些新的表述都是我们学习中要咬文嚼字去反复读、反复学的内容,只有这样抓住关键和重点,才能对整个公报有系统的认知;只有把每个段落放在全文公报中加以琢磨研究,才能更好地全面深入认识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之所在,更好地将所学所思指导实践。
来源:红网
作者:夏明炜
编辑:刘艳秋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2021/11/12/10391729.html